他每天的工作则是一早去采购、饭点时唱票、收钱。

随着周记面馆生意日渐兴隆,周边陆陆续续都开起了饭店。

刚开始时,也有食客问徐进端是否可以点菜,都被徐进端回绝了。

面馆么,就是来吃面的,要吃饭就去隔壁呗。

一个月下来,每碗平均价格在1.5元的面,每天平均营业额能做到八九百块。

徐进端不知道别家店情况如何,但对他来说却已很满足了。

要知道,他一楼的店只开了4张桌的地儿,且主做中晚两餐,一天起码600碗面,每餐每张桌起码翻六遍,这是啥概念,就是中午那三小时,就没空的时候。

于是在一个月后,徐进端把后面空房腾出来做客用,又放了四张桌子。

至此,在今后三十年,周记面馆再没扩张过。

&

数年后,仨孩子毕业。

老大周思雯留校当老师;老二周思明和老三周思聪分别在大学期间入伍了。

毕业后老二去了空工大继续攻读硕博;老三周思聪和老二一样继续留在哈工大攻读硕士。

老二、老三的学费已不用徐进端考虑。

徐进端除了每年回两趟老家,其余时间都安安心心留在了Z省省会蹲守面馆。

至于省城的房子,他自然也是买了的,不多。

给仨孩子做嫁妆和聘礼还是足够的了。

反正孩子们以后都各自有各自的工作,不会来这省城生活。

这一世,原身只有那么些底子,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

开了三十年的周记面馆,终于在某天贴出“世界很大,老板要去看看”的告示关门歇业了。

此时,周思雯已经在首都落户,嫁的老公也是大学教授,且夫家家庭成员简单,夫妻和睦育有一子一女,生活过得温馨而幸福。

周思明和周思聪在五年前和徐进端有过联系后,之后就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徐进端不急不躁地保持每年两封问候信的节奏。

面馆歇业后,徐进端给仨孩子都通了信。

虽然已经有了电话等多个联系方式,可徐进端依旧固执地以书信方式告知仨孩子面馆已歇业,自己要去看看世界的决定。

比信更先到的是这三十年来面馆所有收益的三分之一。

每个孩子都有份,不多也不少。

处理好面馆的事,徐进端开通了已经流行一段时间的社交账号,开始了这一世的环球旅行。

每到一站他都会记录一些当地的琐事、美景及美食。

这是他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是给自己的纪念,更是给委托者的一丝慰藉。

环球游,游了三十年。

这三十年也并没断了和孩子们的联系,徐进端感觉,仨孩子主动和他联系的频次反而更多了。

而他也只是看到有新奇地、好玩地吃的、玩的都会买三份给仨孩子寄过去。

至于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的?

.........全看心情,想起就寄,想不起不还有孩子父母么!

三十年后,徐进端回到嵩峰大队,这里的一切就像是被时间遗忘似的,除了各家各户房子翻新了;儿女们都不在村里了;这里一切都没变,就连荒了近30年的耕地无人耕种也没人管。

......

回老家的徐进端倒是受到了新村长的热情接待,毕竟村委老周家谁不知道啊,那可是一门出了三个大学生的,听说现在可都是了不起的官呢!

已经97岁的徐进端这次回来是来处理之前承包的耕地和林地事宜的。

林地和耕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