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厂长...”徐进端见办公室门开着,敲着门招呼。
冯更生正拿着热水瓶往自己杯子里倒水,一抬头,诧异了下,试着开口:“涪家小子?”
“冯叔叔好,我是涪陵桓,冯晓雯的同班同学。”
“哦,是小桓啊,坐,找我有啥事不?对了,你办理入职了没?”
“冯叔叔,我哥去下乡了,我也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去下乡。”
冯更生压低声音问:“你的意思是...要卖了?”
‘卖’字几乎就没发声,但徐进端是明白的,遂点头应:“嗯.”
冯更生又问:“两个?”
徐进端继续:“嗯。”
“什么价?”
徐进端摇头:“不知道。”
冯更生把热水瓶放茶几上后,对徐进端道:“你等着,我去去就来。”
徐进端点头。
一分钟不到,冯更生和一个白胖胖的中年人进了办公室,还顺手关上了门。
“孙主任,这就是老涪的小儿子。您们先坐会儿聊着,我回家一趟。”
十分钟后,冯更生回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徐进端进账2800现金,全国粮票200斤。
怀揣巨款,徐进端先去了趟粮站和副食品店,把这个月的配给买了。
回家把买的粮油放好后,又去了知青办。
“咦,你们家不是有人今天下乡了么?你怎么还要下乡?”
“嗯,我父母因公殉职,哥哥陪女同学也下乡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哎,有想去的地方吗?”
“Y省,景宏公社。”
“行!”
“嘭嘭嘭...”一阵敲章声结束后,徐进端面前出现了一张知青身份证明,户口本上已敲上了迁出的蓝章。
除了身份证明,还有一张前往Y省的火车票和180元现金。
“呶,把这个拿好,你去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记得去了之后多听多看,不要乱说话。还有...”说着又指了指现金道:
“这是给Y省知青的一次性补贴,去了那里后,可以自己租房,也可以自己建房,或用来买粮食。出门在外不容易,尽量省着点用。”
徐进端在领钱的单子上签了字,收起钱和证明、车票,给工作人员道谢后,离开了知青办。
离开知青办后,他又去了趟钢厂后勤科,找到科长于海清。
给对方看了火车票,告知了自己离开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离开后收房。
离开钢厂路上,徐进端寻思着去Y省下乡他要购置的物品只要确保毛巾、牙膏、卫生纸充足就行;最要紧的是药品。
于是,他去了医院。
门诊值班医生在得知他要去Y省下乡后,不等他开口,就给他开了满满一张方子。
徐进端拿起来瞄了眼道:“医生除了这些能再给我多配点碘伏、红、紫药水吗?”
医生好奇问:“你能看懂我写的方子?”
这不是医用拉丁文吗?有什么不懂的!
但还是摇头:“以前摔伤,配过碘伏,不是这么写的。”
医生也没说什么,直接又给他开了张药水的方子。
还叮嘱道:“记住酒精不能和红药水一起用,碘伏不能和紫药水一起用。”
“好的,谢谢医生。”
徐进端去药房拿了一大堆药和两大卷绷带,医院还给了个红色网兜。
.........这个年代,网兜是万能的。
一大堆的药品,一共花了5.89元。
出了医院,在国营饭店吃了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