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和菜瓜是用来当水果的,南瓜则是偶尔用作主食的。

至于土豆和红薯他没种,到时找瘸木匠家婶子买点就成。

说来也巧,第二天带徐进端下地的赵婶子居然就是瘸木匠家的。

俩人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夫妻。

赵婶子一点都没嫌弃他一副病娇模样,很耐心地教他怎么给玉米地捉虫和除草;不同阶段的虫子都长在哪里等等。

这天中午下工,徐进端花五毛钱从赵婶子家拎走满满一个装有大白菜、萝卜、辣椒和土豆蔬菜的篮子。以及另一只手拎着的装有两只毛茸茸一个来月小鸡的鸡笼。

除了这些,赵婶子还拉着他细心地讲了好久如何养小鸡的门道。

好吧,徐进端是切实体会了一把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瘸木匠家俩儿子都在矿场吃公家饭,不仅结婚了,还把家安在了公社,不就是最好的见证么!

进了知青院,只见王建在前院锄地,见到徐进端拎着菜和小鸡回来打趣:“张池,这么多菜你吃得完吗?”

徐进端也不介意问:“你们有吗?没的吗给你们两颗大白菜。”

“有的,有的,我们也和老乡换了,还换了三只小鸡,说是养的活就养,养不活到时再去换。”

一副怕被传染的模样,让徐进端莞尔,也没多聊,回了自己院子。

第74章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过着。

每天他的上工搭子都是赵婶子,他也不能拖后腿不是,每天基本都是和赵婶子干得差不多,将将好把一亩地干完。

一个月后,陈大牛来找徐进端说他虽然年纪小,但表现很好。

根据他这一个月的表现被编入三小队,三小队的队长就是赵婶子。

工作量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半亩,完成后每天就会有固定的8工分可拿。

七月中旬的某个傍晚,知青点突然就热闹起来,一下子来了十几个男男女女。

神识扫去,原来是来新知青了,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而在七月初的时候,徐进端去找了大队长,给他院子开了个后门。

理由很简单,从岭子上砍柴回来可以少走不少路。

在以一瓶3年淳黄酒和一包烟的谢礼下,陈大牛不仅同意给他开了后门,还把家里刚满月的一只狗子给了他。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于是,第二天开始,他身边多了一只被取名张墨的小黑狗。

徐进端严重怀疑,陈大牛家不要小黑狗,就是因为他是黑色的,不吉利。

不过他肯定是不会在乎的。

张墨就是他在这里的伙伴!

因为有了新知青的加入,于伟成了知青点负责人,现在知青点算上他、于伟和王建一共有21人。

12个男的,9个女的。

他的小院也成了众人的议论对象。

能分配到这里的多数都是家里有关系,不差钱的主,否则也不会来这里,而是随大流去矿场或农场了。

毕竟那里每月有工资不是!

也不是没人动过想自己盖房的心思,但都被陈大牛打回去了。

就算送礼也不顶用,还被训斥一顿:“你们是来劳动不是来享乐的,后面那块空地不是给你们建房的,是给你们种菜的自留地。

再说了八人间现在每间只住四五个人,你们跟我说地方不够?

要自建就把医院诊断证明拿出来!否则,别怪我去知青办汇报你们这些有问题的思想!”

话说,月初去市里时,徐进端特地去了趟H市医院和矿总医院,就是去检查身体的。

两边的报告一致,都是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