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真的太神奇了!
他只不过是临走前习惯性地用神识再检查一遍而已。
如何不让他心惊!
连忙召唤系统。
在系统一番假模假样扫描后,给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这个地窖被人设置了「固定物资定时补给」阵法。
“所以,之前里面的物资不是张家夫妻的?”
“主人,这个...剧情里没有提到。”
“那这屋子之前是谁的?”
不一会儿,徐进端眼前就出现了两任前房主的信息。
不管了,把东西收了,先赶火车要紧。
大不了,以后自己每三个月来收一次物资。
反正凭他来无踪去无影的本事也不会有人知道。
李主任是个妙人,知道他身体不好,给他定的是卧铺,让他这两天的旅途不至于太辛苦。
至少没啥狗比倒灶的事,就挺好!
……
由于到H市时,已晚上十点。
在H市休整一夜后,第二天一早7点,一行12人坐上了去向阳公社的拖拉机。
到了公社,被分配到知青的大队都已经有人等着了。
“张池、王建、于伟来一大队这里。”一阵大嗓门在乱哄哄的人群里脱颖而出。
........他被分到了一大队。
还都是男的!半小时后该到的都到了,该分配的也都分配好了。
几人在公社知青办走完流程后跟着大嗓门来到一辆拖拉机前。
徐进端拉着想上拖拉机给他们点名的年轻人问:“哥,公社有邮局没?我能去看看我的包裹到没一起带回队里不?”
青年手一指:“呶,就在那,我们也是往那方向走的,过去给你停一下就是了。”
徐进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话梅糖塞青年手里:“谢谢哥,请你吃糖。”
“嗨,你这小孩,咱这不兴这个。”话是这么说,可手却麻溜的把糖塞进了口袋,还嘿嘿傻笑了几声:“谢嘞,兄弟。”
第72章
除了徐进端,于伟和王建也同样有包裹,可当两人看到徐进端的大木箱时是真的被吓到了。
“张池,你不会是把家都给搬来了吧?”问话的是来自京城的于伟。
徐进端笑道:“哪能,里面都是些被子、锅碗瓢盆和一些粮食啥的。家里人说这里冬天很冷,所以带了厚被子。”
“嘿,你这家伙什还挺齐全的,以后可得多关照些我们哈。”这回说话的是来自魔都的王建。
徐进端不雅地翻了个白眼:“我才14岁,你怎么好意思说让我关照你们的?”
要说不说,公社知青办手里的名单,早就刻印在了徐进端脑海。
于伟18岁,去年高中毕业。京市东城区人,父母都是轧钢厂工人,上有两哥哥都在轧钢厂工作,下有弟妹各一,都还在读初中。
王建18岁,去年高中毕业。
沪市杨浦区人,父亲是杨浦煤气厂工人,母亲是新怡和纱厂纺纱工人。
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
上面五个都有工作结婚后就都分出去单过了。
下面还有个小七是最小的儿子,今年才12岁,还在读小学。
还真不是徐进端看不起他,而是不喜欢他那算计的眼神。
王建没想到徐进端会怼他,于是把头一仰鼻孔朝天道:“原来才14岁,你怕不是初中还没毕业,就被家里扔出来了吧。”
徐进端笑了,露出8颗齐齐整整的大白牙,用很欠的语气道:“王建同志,我们那实行的是五二二,我五岁上学,你要不要算算我什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