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当武官的可以看:《孙子兵法》等。
可以说李恪几乎把所有能考虑其中的书籍都印刷了起来。
旁边的武媚娘看到这么多书也很激动,聪明如她,当然知道这写书有多重要。
“只是,现在的幽州百姓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买。”武媚娘提出了一个问题。
虽然之前被突厥占领之后没过久就被李恪抢回来了,但是几乎所有的粮草都被抢了。
更何况后面他们还把自己的铜钱给捐出来制作炮弹等。
现在几乎所有人年轻男子都在给李恪打工,李恪虽然大方,但是拿到的钱都用于战后重建了,手里几乎没有什么钱。
李恪当然知道幽州的百姓没钱,幽州是他自己的领地,他也不打算赚自家钱。
他笑着说:“我们不卖,发出去。”
“贴出告示,明天在琳琅商店分书。”
没错,武媚娘来幽州之后也开了琳琅商店分店。
武媚娘被李恪的慷慨震惊了,同时也意识了他的格局之大。
对自己的子民这样,永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到了第二天早上,百姓听说李恪要在琳琅商店发书,便一大清早都到门口排队。
他们不仅害怕是假的钱,还害怕抢不到。
其实在看到告示的时候,百姓心中是不太相信的。
直到看着一摞又一摞的书籍放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意识到李恪没有说谎。
李恪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发上一套书籍。百姓们看着手上的书,瞬间热泪盈眶。
他们努力了那么久,就是为了让孩子读上书,努力逃出这社会的最底层。
而现在,李恪直接把这个机会送到了他们的面前,这如何让他们不敢动。
“感谢燕王殿下。”
一声感谢声响起,出声之人也带着家里的小孩郑重其事地向李恪磕头道谢。
一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很多人,看到有人这么道谢之后,无数人也效仿了他这个方式。
一时间,整个琳琅商店只能听到百姓的道谢声。
有些感性的人,甚至已经开始低着头抽泣起来。
李恪看着他们说:“你们既然决定跟着本王,本王就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这是他对百姓的承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第213章 以民为天
李恪看着每个百姓抱着怀中的书籍,虽然喜上眉梢,但是中间似乎掺杂着些许的哀愁。
“看来还是我疏忽了。”
李恪站在原地,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在大唐,百姓就是百姓,虽然被高高的推崇,但是根本就不认识字,李恪还是有些情急,原本想要做一件好事,却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民众强大了,大唐才能更加繁盛,想要民众强大,除了根本的帮助之外,必须做出一些实际行动。
既然民众不懂的文字,那不如就出资创建民文舍,专门为百姓提供学习的地方。
大唐虽然繁盛,也会出现很多经济拮据的学子,让这些学子传授百姓一些简单的文字,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这样算下来,总比直接帮助学子的强,只是出了一份的钱,就能办成两件事情,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里,李恪也为自己的经济头脑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在所有的百姓,都在犯难之际,李恪顺势再次拿出一张告示,贴在了墙壁的位置。
这个告示,不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那些经济拮据的学子看的,所有学子,只能在民文舍传授百姓文字文化,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果不其然,一经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