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2)

“你看,咱们大家都下网,就我能兜到大鱼,这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是什么技术含量啊?是科学呗!哈哈哈……”

炫到过了家门都不往里进,非要在驻地里转一圈儿不可,结果就在马厩外看到了林雪君那匹骄傲的大黑马。

“哎?这不是苏木吗?怎么?它自己跑回来了?”赵得胜拎着两个鱼兜子撑在木栅栏外,笑呵呵地问。

“哪能呢,林同志回来了!”饲养员给苏木递了一把草料,苏木嗅了两下就转开大脑袋。饲养员啧啧道:“草原上跑了一圈儿,嘴都刁了,普通草料吃都不吃一口。”

“回来了?哎呦!看这巧的!林同志可有个好福气的胃。”赵得胜一抖手里的鱼兜,转身就往林雪君家里跑,路上遇到自家放学后四处疯玩的儿子,喊住了便交代:

“小犊子玩意,放学了就知道玩。赶紧回家跟你娘说一声,晚上咱们招待林同志来家里吃鱼,把前两天烙的大饼子都拿出来,大碴子粥煮上,那条五花肉也炖了。”

小赵一听说晚上吃肉,当即不玩了,应了爹一声便撒丫子往家里跑,报信去也。

赵得胜望着儿子背影嘿嘿一笑,“这小子,飞毛腿似的。”嘀咕罢,便大跨步往知青小院方向拐。

才进院子,瞧见窗后隐约人影,他便迫不及待地嚷嚷:

“林同志,你赵大叔捞到两条超级大肥鱼,你看这肥的,比老李家新生的大胖小子还沉呢。走啊,走去大叔家吃炖大鱼了”

他喊着笑着一把推开门,便见屋子里乌压压站着一群人,各个听到了‘炖大鱼’,皆眼神火热地回头看他。

“……”赵得胜一下愣在门口,直到屋门自己咣当关上,他才回神。

‘东北人必须大方、豪爽、好客’的人情早已印刻在血脉里,但凡是东北人,在这种状况下,就绝不能不说一句“都来啊,在场的都来家里吃啊”这种话。

于是,赵得胜干咽一口,心一横,目光捕捉到人群围绕中的林雪君后,抱着视死如归、倾家荡产在所不惜般的决心,哑着嗓子,抖着手朗声道:

“哎咋这么多人啊,咱家里晚上炖鱼,那个…都,都来啊,都来我家吃。都别客气,谁要是不来,就是瞧不起我赵得胜啊,都,都来!”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陈社长扫视一眼站在桌边的四个男知青,又看看站在门口左手拎大鲤鱼右手拎小网兜的赵得胜,手指敲敲桌面,挑眼睛睨林雪君,笑谈:“林同志在大队里人缘真不错啊。”

林雪君忙笑着摆手:“没有没有,是咱们这的人好。”(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好朋友们可远远没凑齐呢。)

68 ? 各人心思【2合1】

◎“画画很自由,不需要远离草原,也可以远离草原。”◎

朴旧的瓦屋桌上点着一盏油灯, 照亮了书写着密密麻麻字迹的纸张,也照亮了围在桌边一张张专注面孔。

这些面孔有男有女,有中年有青年, 还有15岁衣秀玉这样的少年。

他们第一次深入倾听林雪君的讲解, 望着她指点江山般的严肃模样,几乎忘记了她是那个跟他们一起吃喝聊天的伙伴。

原来那些青涩、爽快、贪吃、爱聊天面貌的另一边,是这样聪明有干劲的样子。

连陈社长也常常在听课时走几秒的神儿,端详面前这个年轻人。

优秀的劳动者们,都是复杂立体而可爱的人啊。

分享会的最后, 陈社长将今天聊的内容分了三个大类:第一个大类为【防疫和常见疫病的紧急应对】, 第二个大类为【防病和常见畜病的应急治疗】, 第三个大类则为【科学喂养放牧】。

将笔记也按此拆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