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3)

件都困倦得不行。杨泽雨说他贫血体虚,平时要多休息,多吃有营养的东西,但李敬池仗着没人管,硬是在国外我行我素。

他打了个哈欠,慢吞吞地洗澡,再穿着毛绒睡衣,像只蜗牛般俯在床上。

他明明只有二十七,身体却比七十岁的老人还差。

床头的灯还没关,李敬池睡着了,一夜无梦,他蜷在柔软的被子里,全身放松地投入春城温暖的怀抱。

第二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李敬池刚洗漱完就被喊上楼吃早茶,临走时冯屿满脸不舍:“真的要去工作啊,那个蒙牛纪录片有什么好拍的,多累人。”

李敬池更正道:“是养牛的纪录片。”

说完他叼着牛奶,脚步轻快地下楼了。树荫茂密,叶片沙沙作响,阳光穿过枝桠,照在他白皙的侧脸上。春城是一座节奏很慢的城市,这里百姓和善,物价也不高,到处充斥着李敬池喜欢的气息。

坐了八站公交车,李敬池拐入小巷,叩响了一间工作室的门:“你好,我是来……”

“招不到演员导演就招不到,大不了大家手牵手跳楼,谁缺这一个赞助啊!”里面传来咆哮,门唰地开了,何彦遥抱着笔记本,面无表情地打字:“新来的李什么江是吧,在门口等一下,剧组可能要面临金主撤资”

这句话在他抬头的瞬间戛然而止,何彦遥瞳孔紧缩,惊愕地盯着李敬池的脸。后面的小助理蹬蹬地跑出来,犹豫地看着他:“李允江是吗,你长挺好看,怎么和简历上的照片不是很像?”

她绞尽脑汁道,“有点像哪个明星啊,想不起来。”

小助理话没说完,何彦遥就激动地抓住李敬池的领子,喊道:“李敬池,是你,你没有死,我们在水缥见过面,我绝对不会认错的!”

李敬池原本想用弟弟的证件浑水摸鱼,跟着纪录片剧组做做幕后,打打工,学点实际的东西,可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被认了出来。娱乐圈是个圈,半小时后,何彦遥总算平复了情绪,抓着乱糟糟的头发:“也就是说你当年没死,只是退圈后出国深造了?”

“是的。”李敬池没告诉他其中隐情,“我想做点新尝试,编导方面的。”

何彦遥长叹道:“没想到兜兜转转你还是来了牛神的剧组啊,只是现在我估计请不起你了。方荨,去泡茶,这位是大前年的龙鼎奖影帝。”

普洱香气浓郁,吹散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李敬池坦言自己并没有回来演戏的准备,只是单纯想转幕后,何彦遥和方荨对视一眼:“不瞒你说,我们剧组又穷又没人,现在还打着纪录片的幌子招人。你要做导演也可以,但是赞助跑了,也没人发工资。”

李敬池笑笑:“我不要工资,只想看看你的剧本。”

见到何彦遥后,他想起了当年信誓旦旦说要创造出第二个锦葵的编剧,而那时的牛神只有三千个字。

“给,你去世…自杀第二年完成的一稿,后面修了好几次。”何彦遥神色凝重,“你想好了,我们剧组一个人顶五个用,你留下来不但要做编导,还要跑后勤,搬道具,和甲方谈钱。”

然而这些话并没有起到赶人的作用,当李敬池翻开剧本的第一页,他就决定要留在何彦遥的小工作室。牛神的故事传统而朴实,背景黄土朝天,何彦遥的笔触带着当代文学的质感,以极其贴近传统农村的角度,讲述了放牛娃与牛一生的情愫。

每个编剧都有自己的风格,年轻时李敬池爱徐鸢笔下的浪漫悲剧,现在又被何彦遥的质朴深深吸引。

七月,草台班子剧组赶赴玉城选人,李敬池好不容易挥别泪眼婆娑的冯屿,又在幕后遇到了认出自己的演员。彼时的他剪短了头发,戴着鸭舌帽,穿着工作制服,一身黑T恤低调普通,站在角落里全然没有半点明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