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入都比从前大幅增长。

尤其是话剧中的主要角色,顾茵设置了和三楼雅舍一样的制度,观众可以购买酒楼里十文钱一支的布花送给他们。

别小看了这送礼物的收入,小凤哥一场能收上百朵花,而楚曼容这女主角,比从前那个花旦强不少,异性观众缘格外好,一天也能收到几十朵花。

收入一上来,人自然就不觉得辛苦了。

最后就定下了一个叫《双狐记》的新本子,从名字就能知道故事走向,是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精初入尘世的故事。

顾茵当天就让人去书局打听话本子的作者。

书局的人一开始还不乐意,以为顾茵是想挖角,不肯吐露半个字。

但去的是周掌柜,他为人处世的本事没话说,先和书局老板攀上了交情,等到对方肯听他好好说话了,再仔细解释来意他不是来挖角的,是来合作的。

若这《双狐记》改编的话剧卖座,那书局售卖的原作自然也会大卖。

显然是个双赢的局面。

加上还有食为天的招牌做保证,书局老板总算是松了口,透露了作者的消息。

当天中午,顾茵就见到了话本子的作者一个姓蒋的中年书生。

透过书局的人,顾茵才知道这书生不止写了《双狐记》,前头写了不少本子,都同样不愁销路。

这要在现代,那就是个畅销书作者,应是不差钱的主儿了。

但眼前的书生看着年近四十,却是面黄肌瘦,身上的书生袍不止洗的发白,还打着补丁。

反正一看就过得很是困苦的模样。

顾茵请周掌柜先带着蒋先生去楼下吃顿饭,而后让人出去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时下书生撰写话本,一般都是直接卖给书局。

如蒋先生这样写的话本子曲折离奇,本身故事素质过硬,且前头还写过其他的畅销话本的,一本话本子能卖出几十两银子。

但这蒋先生颇有傲气,他不肯把自己写的本子完全卖给书局,而算成和书局合作,每卖出一本,他就得一份银钱。

这种合作模式当然是可行的,在现代的话,蒋先生肯定比一口气卖断的挣得多。

但坏就坏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著作权的说法,相关律法并不完善,他名声响亮之后,本子卖得好,转头就有人照着写一模一样的不算,还敢署和他差不多的笔名,让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