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多都是平头百姓,所以他们并不会去二层雅间或者包厢,而是都直接在一楼大堂。
都是老本地人,上来肯定要问有什么特色。
以大孙氏为首的女堂倌,个个都身穿淡黄色的工作服,都会报以微笑,送上菜单。
菜单上头同样有画,即便是不识字的客人,也可以选出自己想吃的。
菜色都明码标价,素菜和点心在半两银子左右,荤菜则看情况而定,一般并不特别复杂、用料不珍贵的荤菜,则在一至二两之间。总价超过五两银子,则会赠送一份主食。
一般来说,一个三口之家,花上个五两已然能吃的很不错。
这定价自然是从前的顾茵不敢想的在镇子上这都够普通人家半年嚼用了。
但京城这样的地界儿,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其实身价颇丰的人太多太多了。
能来太白街附近,凑酒楼开业热闹的,就没有兜里没闲钱的。
尤其眼下的食为天大酒楼不论是装潢还是位置,都很对得起这个定价。
倒也没人因为定价而直接走人的。
不过顾茵预想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有客人看完菜单后,不怎么满意地道:“你家这些菜外头大酒楼都有,价格也差不多。唉,我还是回之前的地方吃去吧。”
贪新鲜的食客多,念旧的食客也不在少数。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也跟着站起身准备离开。
而这会儿功夫,周掌柜已经让人把店外的东西准备妥当,开始现场炭火烤肉。
那炭火在半人高的铜架子里烧的旺旺的,刷了油的网格烤盘往上一放,立刻滋滋作响。
等到烤盘烧热,则放上早就准备好的牛肉、羊肉、五花肉、腊肠、韭菜、玉米粒等各色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