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1 / 2)

鸣蝉 谢嘉琅谢六爷 1831 字 14天前

这些年省试题目大多出大晋的时政要事,展现朝中象,要么儒家典籍,其中选《礼》《易》的题目最多,《庄子》的“厄言日出”作为省试题目,着实偏了点。

“诗和论题什么?”

文宇还在想厄言日出几个字,垂头丧。谢嘉琅答道:“一道《烹鲜诗》,一道《水几于道论》。”

《烹鲜诗》,出《道德经》,治大国烹鲜。

《水几于道论》,也出《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冯老先生沉吟片刻,道:“难怪皇上会命韦尚为主考官……朝中荡,牵一身,皇上在寻求变革之法……”

他问谢嘉琅,“赋你怎么解的?”

谢嘉琅道:“学生用的《庄子》注中的解,巵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无常主者也。”

冯老先生琢磨了一番,颔首道:“此解说得通。”

又问他的诗,要符合押韵,对仗工整,不能偏题。接着问论,水几于道,说到底还要阐释为治国之道,结合题目议论古往今来各朝各代的得失,联系当之时政,拍一之君王和重臣的马屁,歌颂文治武功,看似表己的意见,其实要符合出题考官的论点。

谢嘉琅都一一答了。

冯老先生释重负吐一口,瞥一眼谢嘉琅,“答得不错,都扣了题意。”

谢嘉琅脸上神情平静,没有因为老师的肯定而露出窃喜之色。

冯老先生扫兴白他一眼,问文宇:“你怎么解的?”

文宇捂着己的脑袋,满脸懊恼,恨不能捶足顿胸,喃喃道:“早知道要考《庄子》,我应该好好看《庄子》的……考场上看到题目,我心里慌乱,一急之之,不知道怎么答的……”

看他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冯老先生想了想,没有追问之去,文宇不谢嘉琅,万一把人问出个三长短来,传出去不好听。

所有考卷糊名密封、誊录,朱卷、墨卷核对无误后,考官阅卷。放榜的日子定在月末。

考完省试,贡士们休息几天,缓过劲,开始频繁举行文会,或呼朋唤友一起出入酒楼,携妓出游。

文宇在屋中躺了天,敲开房的。

窗前案前一道沉凝身影,谢嘉琅手执卷,专心致志看着。考完试了,他还要看。

文宇心悦诚服,退出院子。他踊跃参与各大诗会文会,四处拜访名士,不管考试结果什么,他不能白来京师。

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讨论的所有题目取材于历史上的真题,流程取材于资料。

巵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主者也。引用的注解。0

第 75 章 首发

谢蝉一直在发热。

马车了庄子,仆妇搀她下马车,送她回房,提了几桶热水进来,帮她擦换衣。

谢嘉文请了个郎中,郎中开了药方,仆妇在院子里煎药,褐色药汤翻滚着,瓦罐下噗嗤噗嗤的细响。

药煎了,仆妇喂谢蝉喝。

谢嘉文回去了,族里边虎视眈眈,谢嘉义太小,他回府帮忙。

谢蝉一会儿睡着,一会儿醒来,头目昏眩,意识模糊,分不清外是夜里还是白天,一闭上睛,仿佛能看见椒房殿朱漆彩绘的盘龙衔珠藻井。

是她上辈子死去的地方。

她已很久没有梦见前世了,现在久远的记忆再次复苏,历历在目,她甚至能听见滂沱夜雨砸在琉璃瓦殿顶上沉重而密集的闷响。

椒房殿铺墁金砖,富丽华美,陈设极尽奢华。

李昌驾崩的一夜,张鸿汗出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