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2 / 2)

鸣蝉 谢嘉琅谢六爷 2296 字 15天前

郑观的名帖被他随手放在一边。

入州学那年,他给郑氏写过信,郑家一直没有回音。进州学后,他曾在一次诗会上见到郑家大舅,舅甥俩默契地没有相认,也没有交谈。

当年郑氏和谢大爷和离,谢嘉琅听见郑大舅向谢大爷提出要求:以后两家再无瓜葛,郑家不承认谢嘉琅是他们家的外孙。

那封报喜的信石沉大海后,谢嘉琅就没再给母亲写过信。

郑观回到家中,去隔壁拜访堂叔,他能进国子监都是靠这位堂叔的荫蔽。

郑侍郎听他说了谢嘉琅的事,诧异道:“既然是亲戚,怎么不请回来住?如今崔氏倒了,树倒猢狲散,朝廷和地方有很多空缺,圣上连下十几道旨意,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新人,明年选官应该也优先从新科进士中选拔。谢嘉琅可是解首,来年省试说不定大有可为,正该好好结交才是。”

郑观道:“姑母弃子和离,我这表弟可能怀恨在心。”

郑侍郎沉吟片刻,“这也不难,我去和你姑母谈一谈,她是谢嘉琅的母亲,母子没有隔夜仇。再者,谢家祖辈都是务农经商,帮衬不了谢嘉琅,我们郑家就不同了,他若是高中,出仕谋前程,我们郑家可以帮着疏通关系,他只要不傻,就该好好和我们家亲近。”

读书看才学,做官就不一样了,人脉至关重要。

郑观点头:“侄儿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不过要是谢嘉琅不领情呢?”

郑侍郎冷笑:“他不领情,那说明他只是个见识浅薄、鼠目寸光之辈,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不值得我们多费心。”

两天后,郑家的马车停在客栈门外。

郑观亲自来请谢嘉琅,道:“我去见过姑母了,姑母听说你考中解首,不敢相信,拉着我问了好几遍呢!表弟,姑母已经在家中等着了,快随我来。”

他说的家中是郑家,不是赵家。

青阳替谢嘉琅高兴,忙收拾了一些礼物给他带上。

到了郑家,绕过影壁,进垂花门,顺着甬道往正堂的方向走,门口的丫鬟打起布帘子,一个穿湖色袄子的妇人站了起来。

谢嘉琅踏进门槛。

进门短短的一段路,幼年时的种种一一从他脑海里划过。

郑观满面笑容,拉着他往前走,对妇人道:“姑母,你看,表弟都长得这么高了!”

郑氏笑了笑,神情略僵硬,仿佛是在犹豫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脸上挤出几丝笑容:“都要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