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娘叫她走走,盯着鞋子瞧,“我特意做大了点,好塞鞋垫子,到了冬天,往里头搁棉花,笼裤也好塞进去,保管冷不着。”
“穿着合不合适?”
江盈知低头踩了踩鞋子,笑着说:“太合适了,穿着也舒服。”
她以前买的鞋子最多,在餐厅上班,站站走走得一整天,买过不少好鞋子,可她觉得,都不如眼前这双来得好。
这份心意叫她怎么都张不开口,只好低头一遍遍,翻来覆去地瞧着。
王三娘也得意,“别看我人长得粗,手活可不赖,那里头的鞋底子,我纳了好些日子呢。”
“你就穿着,越穿越合脚。”
她又在屋子里看了圈,“你们收拾收拾,撩海有没有?”
撩海是采贻(yí)贝用的抄网,小梅去找出来,不解道:“上哪去?”
“带你们几个上落石礁那里采贻贝去,”王三娘伸手接过瞧了瞧。
江盈知换下鞋子问,“坐姑父的船去?”
“谁坐他的船,叫他给你们寻木板去,晚些回来就能铺上,”王三娘笑道,“我同海珠、双珠几个说好了,自个儿划游捕船去。”
第21章 海鲜粉丝煲
西塘关的礁石上不生贻贝,所以每年得去海里水深的礁石处采。
王三娘给了江盈知一把长柄铁铲,自己手里拿了抄网,小梅把桶拿上。
海娃不能去,正瘪着嘴巴,顺子带他去海滩找螃蟹洞。
刚落过雨,潮水退去,滩涂上有不少小蟹,江盈知穿着棕鞋,小蟹爬到鞋面也没有感觉。
陈海珠摇着一艘很小的游捕船来,那是专门用来采贻贝的,岛上的女人只会摇这种小船。
毕竟大捕船、小对船这种正经渔船,她们自己也不愿意摇,听信女人摇船船要翻的鬼话。
“快来,快来,趁着没风去采些贝晒淡菜,”陈海珠招招手,“小满,上我这坐着来。”
王三娘拉着小梅上了后头一条空船,双珠嫂子摇了船到边上,连忙喊:“快些走,到落石礁要划一会儿。”
江盈知盘腿坐在小船里,前面的陈海珠边划桨边同她聊天,“小满,你们外海采不采淡菜?”
这里贻贝晒干叫淡菜,江盈知没怎么采过贻贝,那时望海礁石上的野生贻贝少,而且时常面临海洋污染不能吃,全是在近海处筏式养殖出来的。
“没呢,倒是打过蛎黄,”江盈知望着一片汪洋,远处有座独立成岛的礁石,这种叫悬水礁,浪头拍得猛,但贻贝可不少。
王三娘从她身旁划过去,喊道:“这浪太大,登不了礁,往别处瞧瞧。”
最后绕了几个岛礁一圈,才登上一座礁石,浪起伏小,而且相较平缓。
礁石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贻贝,此时并不是贻贝最肥美的时候,到了农历七八月,浪头最凶的时候,那肉才最多。
江盈知利索地爬上了礁石,挖了个贻贝,是厚壳贻贝,这种望海礁石滩生的最多,也叫乌头壳。北边海里的大多是翡翠贻贝,那俗名青口,管紫贻贝叫海虹。
她敲开贻贝壳,里头贝肉是偏白,贻贝也分雌雄,雌的肉黄吃起来面一点,雄的肉白要嫩很多。不过江盈知爱吃薄壳的,对厚壳的没那么喜欢,主要这玩意虽然是贝类,但好吃的是一口鲜,不好吃的又老又面。
其他海鲜一般野生的味美,到了贻贝这里,江盈知觉得养殖的味道更好些,不过这个野生的瞧起来很不错。她这才挥铲子挖贻贝,耳边是涌涌而动的海浪,有的水花溅到她的腿上。
陈海珠拴了船走上来,环顾一圈说:“今年淡菜长势真好,也不知道晒了,渔港干货铺收不收。”
王三娘趴着礁石缝,用铁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