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沈秀仍不死心,“但只是收一回两回,也没什么事呀。”
谢崇华缓声道,“儿子曾在书上看过这么一件事,有位叫张乖崖的县令,发现有个小吏从库房偷了一枚铜板,他便杖责那人。小吏大怒,说这只是一个小钱,算得了什么。那张大人便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今收这些礼一次两次不算什么,但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等十年后若有人查贪污受贿,那儿子定要落马。再有,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收了人家的东西,往后人家来求儿子办事,难不成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赶人家走?”
沈秀已觉有理,这世上最难还的,便是人情了。
“妙妙是个聪明人,娘也明白。但妙妙却这样傻的回了那么多礼,连自己的嫁妆都不吝,执意要回礼,定是有她的想法。而对于此举,儿子并没有想到,倒是妙妙先为儿子想到了。”谢崇华又继续说道,“祖祠修缮的事,我们今年多加一点银子就好,免得族人以为为官便能发财,不义之财,我们不能发。面子固然重要,可总不能为了面子,丢了我们一家人的安康。”
这么一说,沈秀也想明白了,也对,儿媳不是傻的,没事将东西翻倍还回去做什么。她点点头,心里放下这事,又说道,“你弟弟还是不要待仁医堂了,在衙门给他安排个事做吧。”
“弟弟志向不在这,而且入了官衙,就不能像在仁医堂那样清闲,会扰他念书。三弟聪慧,往后还是入仕途得好。”
第132章
长子靠着念书有了出息,幺儿聪明,肯定也能顺利出仕,沈秀就不再多言。用过午饭后回了房里,坐了一会还没困意,起身从怀里掏出钥匙,将上了两把锁的箱子打开,让刑嬷嬷把上回收的珍宝,都送到儿媳房里去,让她处置。
操劳一世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儿孙安好,比起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如今偶有荤菜,已十分好了。何必要留下隐患,万一再回当初,她定会怨恨自己。
去谢家的路程不过只需一个时辰的常家在午时用饭后,常老爷终于忍不住对儿子发了脾气,“让你早点去见见你小舅子,你偏不去,再不过去,长喜街那块地就买不到了。”
常宋啧了一声,“我这不是最近腰疼嘛,又不是故意不去的。”
“今日就算是腰断了,你也得去!”
句句尾音都是重的,吼得常宋也没了话,“好好好,等会就去。”
“住个三天再回来。”
常宋嘟囔一声,茶也不喝了,就起身离开。
常老爷怒声,“做什么去?”
回的声音一样大,“换衣服出门啊!”
常老爷气得胡子都要歪了,不孝子,对自己老子也这么冲。
谢嫦娥也起身,从嬷嬷手里接过女儿,也回房去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回回娘家,婆家是要让自己跟弟弟讨那长喜街后头的那块田地。那半亩田是个老汉的,荒废已久,却一直不肯卖,说要等攒够了银子,在上面盖个房子,那是他和老太婆说好的,只是那老汉的妻子,已经过世两年,老汉却还没有攒够银子,自己也带着遗憾离世。三个儿子要将地卖了,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买主。常家瞧中了那块田,想买来盖铺子。但卖主出价太高,常家又出价太低,没谈拢。
公公便想让弟弟出面,压一压那三兄弟的气焰,把地卖给自己。
因而才让他们夫妻两人过去。
不用想,也是要给弟弟添麻烦了。谢嫦娥想得淡然,弟弟肯定不会答应,到头来常宋又会将气撒在自己身上。也无妨了,她也不是没受过这些气。如今弟弟有出息,常宋也不敢打自己。
他若是真气上了头,觉得自己毫无可利用的……休了自己,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