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积云讶然。
洪熙哈哈地笑。
一行人去了洪家位于后花园的花厅。
花厅四面是镶着绘着各色花卉的琉璃槅扇,推开槅扇,一步一景,令人惊讶。
宋积云抚掌称绝。
洪熙笑吟吟地谦虚着,眼角的余光却瞟向了元允中。
元允中仿佛对周身的景致没什么触动,倒是丫鬟端了茶点上来,他端起茶盅又放下,在花厅落地柱上挂着的黑漆鎏金对联多看了几眼。
洪熙笑道:“元公子也喜欢草书吗?这是我祖父临摹的张芝法帖。虽说放在这里不太适合,可谁让我祖父喜欢。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元允中语气平平地道:“千金难买心头好!”
只认识楷书的宋积云……也多看了那对联一眼。
一个字都不认识。
第九十五章
元允中却道:“我对草书没有什么见地,只是难得见到用草书做楹联的。可见令祖心胸豁达,性情舒放,颇有魏晋之风。”
他说话很是客气,让宋积云颇为意外。
洪熙听着,爽朗地笑了起来,道:“我祖父有没有魏晋之风不好说,任性却是真任性。要不然也不会带上着我们兄弟两人在苏州一住就是这么多年,家里的庶务全都丢开不管了!”
他能这样说自己的祖父,可见祖孙关系十分的融洽。
宋积云笑着应酬道:“那也是老太爷有识人之明,不然也不可能放得下,离得开!”
“那到也是!”洪熙闻高兴地笑着,把目光投向了元允中,道,“我们家老爷子虽然喜欢草书,却擅长楷书。我这几年跟着老爷子在苏州的鹤山书院读书,学问一般,倒是写字大有长进。我听说元公子是从苏州过来的,不知道在苏州住在哪里?平时在哪些地方走动?说不定我们有共同认识的朋友呢!”
他语气真诚,一副既要热情招待宋积云,又不想冷落元允中的模样。
宋积云却暗暗惊讶。
苏州的鹤山书院,是江南排名前三的书院。
她的外祖父,年轻时就曾经在鹤山书院读过书,一生都引以为荣,常拿出来说。
洪熙能在鹤山书院读书,学问肯定很好。
看他的年纪,正是读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会回了梁县?
以后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去苏州求学?
她思忖着,耳边传来元允中带着几分淡漠的声音:“我只是跟着家里的长辈读了几年书,学问一般,说来惭愧。”
那语气,半点也听不出惭愧的意思!
宋积云不由抬头望去。
只见元允中神色平静,半垂着眼睑,正用盖碗轻轻地浮着茶盅里的浮叶。
显然无意和洪熙热议这个话题。
宋积云用手指绞了绞手中的丝绸帕子。
元允中这个样子,不像是学问不好的,反而像是不以为意似的。
那他的学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宋积云寻思着要不要找个机会问问元允中。
洪熙已打着马虎眼道:“有甘罗十二岁拜相,也有姜子牙七十岁封侯。这读书写字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他说着,朝着宋积云笑了起来:“今天若是宋小姐不来找我,我过两天,也准备去找宋小姐。”
宋积云不禁“哦”了一声。
洪熙就低声吩咐了身边的小厮几句。
小厮一溜烟地跑了出去,又很快地抱着个画轴跑了进来。
“宋小姐请看!”洪熙让小厮打开了画轴,指了画中太湖石边蔓藤柔软地开着几朵艳丽的花道,“这是前朝韩悲的虞美人,我想截取其中一景,做成盘碟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