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蕴灵手里有姚氏留下来的六十四担彩礼,她和老夫人商量,觉得许家再贴三十六抬,凑整给一百抬嫁妆正好,不算过分轻,抬出去好看也气派。
许康辉听见她们的商议,点了点头,他也觉得一百抬不错。
反倒苏氏越听越难受,许蕴灵居然要贴三十六抬,姚氏留下来的嫁妆难道不是正好,做什么非得要添这么多。两个女儿出嫁时间前后就隔一个月,许蕴灵添的多了,她女儿这边势必会减少,铺子田庄,也不知老爷同意给哪样,这些可都是最值钱的东西啊。吴家已经看轻了她们,难道要在嫁妆上继续由他们轻贱么。
苏氏如是想着,可要她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情。她不免心酸,家里早没了她的位置,还有什么话语权呢。可怜她的女儿,但又幸好,她还有个儿子可以依仗。
陪嫁的事很快敲定,许蕴灵的嫁妆最终定在了一百抬。除了姚氏留下的六十四抬嫁妆,许康辉再添置了三十六抬,其中包括一处宅子、一家田庄和两家铺子。
乍一听到,苏氏差点跳起来。
“蕴灵,嫁妆的事你不必操心。咱们许家虽不能和王府相提并论,但该有的爹也不会少了。”
事关许府脸面,他比谁都在乎。
“而且往后你的身份是王妃。”许康辉说,“一言一行皆受旁人注目,行为做事可不能像现在这般随意。王府的嬷嬷明日开始会来府里教你礼仪,你用心些学。”
许康辉言语之间全是叮嘱,许蕴灵自然是一一应了。
到了这一刻,她才有了要嫁人的真实感,更加明白了赵长渊之前说的那句“快是我的什么人了”的真实感觉。
王府的嬷嬷第二日来了许府教许蕴灵宫廷礼节。这位嬷嬷姓付,年轻时是宫里伺候宁王的婢女。后来宁王成年出府,她便也跟着一块出来了。
当年老王妃刚嫁进宁王府时,也是她教的宫规宫礼。付嬷嬷服侍了两位宁王,赵长渊又是她看着长大的,感情自然不一般,对于他要娶的姑娘,付嬷嬷亦是万分上心。
许蕴灵不敢怠慢付嬷嬷。虽然她从来没有学过礼仪规矩,头一回接触过程难免艰辛,但好在她勤学耐劳,再加上悟性不错,几日下来进步很大,付嬷嬷严肃的面容都缓和了不少。
付嬷嬷对这桩婚事,私心是不满意的。许家门楣和家底,放在京都其实很不够看。京都多少钟鸣鼎食之家,有多少优秀的姑娘,许家都不知道排到后面哪里去了。无奈王爷自个儿求了皇上赐婚,下了圣旨,许家姑娘才有飞上枝头当凤凰的机会。
在看到许蕴灵之前,付嬷嬷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小门小户出来的姑娘,唯唯诺诺小家子气许是少不了的。往后出席宫廷宴会,王妃的气派和台面拿不出手,丢的是王府的脸面。皇宫里不少人等着看王爷的笑话呢。她自然得趁婚前赶紧将许家姑娘的坏习惯纠过来。
不过这些想法,在与许蕴灵接触后,全部转变了。
付嬷嬷很意外,许家一个小小的总督府,竟也能教出一位落落大方,聪慧机敏的大家闺秀。
付嬷嬷看着许蕴灵屈身行礼,姿势标准,仪态优雅,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姑娘,今日就学到这儿吧。”付嬷嬷颔首说。
许蕴灵立直身体,暗暗吐了口气。皇家礼节的繁琐复杂她早有所闻,在秋狝行宫更是见识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有讲究。
行宫时她只学了些皮毛为了应付大礼,那时完全没想过,有朝一日她会亲身体会一把。只学了一周,她却觉得全身被折腾了遍,腰脊酸痛,关节作响。
“嬷嬷您受累了。”许蕴灵示意清月给她斟茶,“您喝口水歇歇。”
付嬷嬷领了她的好意,垂头喝水。许蕴灵趁人喝茶的间隙,偷偷揉了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