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着上进的机会。
等书院来拜年,张三六一万就看到走在前头的杨盼儿。
杨盼儿生如好女,一双眼犹如三春之水。
这么美的一双眼睛,只可惜从来没看过给他洗袜子的张三六和杨姨妈一眼。
想到祖祖,张三六的眼睛平静下来,他换了干净衣裳求爹爹告奶奶地让老太监给他指着去蜀王屋子里的路。
老太监看他干活勤快,想着收个干儿子以后养老送终也不错,在屋里闷头想了一下还是点头了,还拉着他到处认干叔叔干弟弟什么的,说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请能吃香的喝辣的都不能忘了自家人。
张三六点头哈腰地一一应下来,出去就扯着杨盼儿说蜀王要单独请他。
杨盼儿看是个小太监还乐呵呵地问:“你瞧着有点儿眼熟。”
张三六笑得甜甜儿地说:“公子是贵人,我是下贱人,能伺候你洗几回脚都是福气。”
杨盼儿被捧得开怀大笑,随手拿了五两银子出来赏他。
张三六把钱揣在怀里,有老太监帮忙,就这么一路把人畅通无阻地领到蜀王院子里了。
结果杨盼儿再也没回去,当晚蜀王也没露面。
出来后先生就觉得有点儿不对,也没让段裕他们再进去,径直跑到杨家跟杨知县说:“你儿子恐怕让蜀王留下来了。”
杨知县开始也没往那头想,想着宁宣不比他儿子好看,去王府出来也好好的,甚至还弄了个官当,现在威风得不得了,搞不好自己儿子也有这个造化。
杨盼儿最后是被塞在粉红小轿子里带回家的。
张三六换了中等太监的衣服,亲自跟在小轿子后头,走到杨家大门口,他熟门熟路地把门房叫过来说:“三叔,杨少爷好造化,快去拉他吧。”
门房一个激灵,转身就踢了一个人进去跟家里报信道:“大喜事!少爷当官儿了!”
太太听到这话一骨碌爬起来朝外走,边走边笑:“我的儿啊,我就知道你会光宗耀祖,会有大出息的。”
杨家人都笑眯眯跟在后头好话说了一箩筐,一个说不知道大少爷做的是什么官儿,一个说都是太太教得好。
门房送走蜀王府的人,越看那个轿子越不对劲,没等到太太过来就偷摸跑过去掀开棉帘子。
杨盼儿整个人被裹在鸳鸯红锦被子里,黑发遮面,一声不言语。
门房吓得脚都打不直,靠过来的嬷嬷没见过事,看了一眼就倒在地上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