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各大?大?小小米粮商,也募捐了许多粮食运往安州,缓解了灾情,人人都能领上一袋米粮,几只土豆。
进入月底,连续大?半个月烈日炎炎,凤仙郡没有降下一场雨,土地被炙烤成银霜色。
迎来新的一月,立秋后,土地龟裂的情况越发加剧。
尽管府衙和民间各办了场求雨仪式,奈何龙王爷不赏面子,一滴雨水也未落下。
之后官府又出动人力物力挖沟渠,灌溉稻子和庄稼,以今年的旱情,棉花和稻子约莫要?减产三四成。
宋荔庄子上的水稻也遭了殃,原本引来湖水灌溉,如今湖水位下降,稻田里养的稻花鱼被旱死了三成。
都是半只巴掌大?的稻花鱼,给她和田小桃心疼坏了。
尽管还?未长成,为了减少?损失,宋荔吩咐田小桃派人将稻花鱼捞出,提前上市售卖。
去年在?宋荔铺子买过稻花鱼的食客,得知有稻花鱼售卖,纷纷涌来。
见到木桶里的稻花鱼,有食客惊呼:“这么?小啊?”
另一人道:“今年闹旱情,城外的莲花湖,水位下降到镇水石龟。听我阿爹说,上次这样大?的旱灾,还?是二十年前,莲花湖死了好?些鱼,都没法子捕鱼,原来物美价廉的鲜鱼,现在?一天一个家,卖得比大?肥猪肉还?贵,能有这样大?的稻花鱼,不挑了。”
由?于闹旱灾,物以稀为贵,今年鱼价上涨,宋荔庄子上的稻花鱼品质比去年差些,价格反而翻了一番。
有稻鱼养殖模式的农户听了,也跟着将稻花鱼捞出售卖,减少?自家损失。
正是稻子开始灌浆的关键时期,遇到老天爷不赏饭吃,农户们望着大?片大?片的稻田,欲哭无泪。
想到家中粮仓堆积的土豆,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希望能靠着这些土豆,撑过灾荒年,不用卖儿卖女。
末伏后,天气仍是暑热难耐。
几家铺子里的冰粉销量火爆,入夏后,路边的茶铺纷纷上涨了一文钱,只有她家铺子的冰粉还?是原价。
花上几文钱,吃上一碗冰冰凉凉的冰粉,甘甜愉悦,让人短暂忘却了生活烦恼。
处暑节气,暑气将止。
正是城外码头,在?护卫的簇拥下,一位年长妇人,与?一位明艳动人的妇人下了商船,身后跟着抱幼童的奶娘。
一行人下了商船,雇了两辆马车,往莲花湖的方向过去。
码头的搬运工,有人认出那年轻妇人,似乎去年来过,当时穿得端庄大?气,身旁跟着位不怒自威的长辈。
这妇人的美貌打眼得紧,虽然今日穿着素净了些,依旧是个美人胚子。
再次踏足天一楼,郑明珠不由?得回忆起去年同?婆母一道来这处地方下榻,何等风光?
顾不得伤春悲秋,郑明珠同?妇人道:“阿娘,咱们奔波一路,先休憩一日,待我明日去城中添置处院子,采买些丫鬟婆子,将院子收拾好?,到时我们将行李一并搬过去。”
郑母去了京都,有女婿遍请名?医,帮她调养身体,如今病气去了七八分:“都好?,阿娘听你的。”
女儿要?回凤仙郡,她便跟着一起回来了。
心里存着事?,郑明珠早早睡下。
半夜,被噩梦惊醒,郑明珠望着头顶的床帐,望了一夜。
天明吃过朝食,她带着护卫入城。
采买院子、丫鬟,搬运行李入住,等忙完,天色擦黑,一日又过去了。
第二天午后,郑明珠带着京都的特产,特意去了丹朱街。
“你们宋掌柜这会子在?休憩吗?”
阿顺没见过郑明珠,但听到对方熟悉宋掌柜午睡的规律,应该是比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