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退出才会再添。”陈青榆解释。
“那剩下的十二个就留在陵里,听从陈管事和胡二管事以及年婶子的差遣。”陶椿发话,“陈管事、胡二管事还有年婶子,你们出来认认人,最好记个名单,以后有事就差遣他们十二个。其他的管事也是,人手充足的情况使唤自己人,别去使唤旁人,免得出现一个人干两份活儿的情况。”
“陶陵长,我也想再添一批人手,让制陶的人有个轮班。”花管事开口。
“我晓得。”陶椿挥手让男人们退下,继续说:“十五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女人进院子……家里有三岁以下小孩的妇人走出去,家里没妯娌没婆婆且有六岁以下小孩的妇人走出去……”
一阵嘈杂声过后,院子里还剩四十七人,陶椿让邬千蕊带着做风干鸟肉的几个人走出去,粉条作坊里的人再走出去,余下的只剩二十六个人。
“花管事,去挑吧。”陶椿说,她跟着解释:“因为制陶要手巧,不像榨油要力气大,所以姑娘们的年纪可以放宽一点。”
花管事挑走十三个女人,陶椿又指定四个厨艺好的妇人以后去山谷做饭,剩下的人就留下陵里。
“今天把大伙儿分开,是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也是为了公平,可不是把你们独立出去。安庆公主陵是个整体,油坊、作坊、制陶、养殖、木坊、巡山合起来才组成公主陵,才能让我们在集市上一陵独大。所以大伙儿虽独立却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油坊事多缺人的时间,巡山的人要去帮忙,巡山的人遇到麻烦了,榨油的制陶的都要去帮忙,大伙儿明白我的意思吧?”陶椿问。
众人齐点头。
“好,那就散了,平安队和虎狼队留下。”
聚集的人散开,陶椿蹦下木台,她走到巡山的人中间,再一次重述在山里盖木屋的事。
跟陈青榆的拖延态度不同,李渠很赞同这个事,他最开始巡逻的时候就有过这个主意,但那时候他年轻,说的话没人当回事,渐渐他也就忘了。
“我觉得在树上搭木巢可能要省事一些,甚至可以用藤条、绳索捆在树枝上,在树杈中间做个吊网,上面用竹子搭个棚子,我们从山下买油毡或是油布蒙上,能挡雨,也能防鸟屎掉进去。”陶椿面对着李渠说,“就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要防蛇爬进去,一个是冬天的时候要加筑防寒。”
李渠点头。
“这是我的个人之见,你们两队的人再商量,主意定了就着手干,要是需要油毡和油布要提前打招呼,我从公账上留钱,明年从山外买油毡。”陶椿说。
?[242]天时地利人和
陈青榆正要带人离开,李渠开口喊住他,他笑盈盈地说:“青榆兄弟,解决问题宜早不宜迟,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两队不如今天在陶陵长家商议商议,拿出个章程。”
“大哥,拿几条长板凳出来。”陶椿出声帮腔,“这会儿太阳好,也没风,你们坐这儿商量商量,有什么意见当面说当面解决。”
陈青榆折返回来,说:“我这段日子也考虑过,心里有个主意,我说出来你们看可不可行。不晓得你们出山念书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庄稼地里搭的草垛屋,应该是农家汉子在秋收时睡在地里守夜的时候用的,是个倒锥形,像牛角竖在地上,尖的那一头朝上。”
“我晓得。”陶椿激动地说,“我见过,我有印象。”
“陶陵长觉得这种可行吗?”陈青榆看向她,说:“我琢磨着用三根粗木埋在土里,另一头扎一起,再用草绳从顶绕圈绕到尾,之后用麦秆或是茅草夹在草绳里,一层叠一层,搭出个草垛屋。”
李渠摇头,“按你说的,这个草垛屋住人没问题,也能避寒防蛇,不过估计会成个虫蚁窝。尤其是下过雨之后,树密林深,太阳落不下来,麦秆和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