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也行。对了,我男人叫陈庆,我家是七口人。”前一个领到银子的人出去了,门外的妇人赶忙进来。

陶椿记得陈庆,去年曾一起去抱月山换粮,昨晚看陵户册的时候就记下来了,的确是七口人,她直接拿出账本让人按手印。

“你不用看册子啊?”妇人纳闷。

“不用,我认识你家的人,知道你家有几口人。”

再后面一个就是阿胜的老娘,不用她开口,陶椿扭头说:“三个人,二十四两银子。”

“我们是老相识了。”阿胜的娘笑。

话音刚落,她被人挤开了,挤进门的人是胡青峰的老娘,她不顾排队的人不满的声音,进门扯着嗓子问:“陶椿,你咋能胡乱来?祭祀的事是你能乱插手的?你安排陵里的人都参与祭祀,我姑奶答应了?”

“啥?我们也能参加祭祀?”阿胜的娘又惊又喜,她看向陶椿,问:“陶椿……不,陶陵长,这事是真的?”

“真的,我已经跟胡阿嬷商定好了,待会儿领了银子,你出去看路边的告示牌。”陶椿平静地说。

挤在门外等答复的人扭身高声说:“你们别吵了,陶陵长说她跟胡阿嬷已经商定好了,我们陵里所有的人都能去祭祀了。”

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高兴的笑声,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胡氏一族的妇人无不惊愕,她们仍不愿意相信这个事,也没心情领俸禄了,三五成群的走了,有的去找年婶子,有的要去找胡阿嬷。

剩下的人议论得热火朝天,前一瞬还在谈祭祀的时候有没有要注意的,下一瞬就开始聊为了祭祀要准备什么菜。

“陶陵长,我们只是今年清明能去祭祀,还是以后公主的冥诞和年底祭祀都能参加?”雪娘问。

“对对对,以后我们都能去供奉公主吧?”跟在后面的人问。

“我肯定是希望大伙儿次次都能参与到祭祀中,人多,我们能把祭祀办得热闹点,规模大一点,也是为了让上天知道我们的敬意和祈愿。所以这次祭祀咱们积极点,也谨慎点,管好自家的孩子,不要乱摸乱碰乱说话。只要不出错,不要触胡阿嬷的霉头,以后祭祀,咱们还能参加。”陶椿说,“回去都跟自家的孩子交代好,到时候规矩听话点,要是犯错了,我可是要罚的。”

“一定一定……”

“陶陵长,我们都能分福是吧?”

陶椿点头,“今年伙食好,牲畜长得膘肥体壮,年成也好,猪崽子、羊羔子、牛犊子夭折的少,今年能多烧几头牲畜祭天,到时候陵里的人都能分福。”

得到肯定的答复,门外的人一个传一个,不一会儿大家都得到了消息。

陶椿叫雪娘自己翻账本找名字,她走出去说:“不要只惦记祭祀的事,我贴的另外两张纸都看了吗?一个是我们公主陵的粉条要销往康陵和惠陵共三十七个陵,以后这是我们陵里一等一的大事,跟巡山一样重要。把这个生意做好,往后大几十年,我们陵里的人口哪怕增至三千人都不会养不活。所以大伙儿要受累了。”

“不累不累,不就是洗番薯切番薯嘛,我们能做。”香杏大声说。

其他人纷纷应和。

“不单是洗番薯切番薯,以后生意好了,我们只收洗干净的番薯。”陶椿往墙根一指,说:“陵里还要增添石磨,忙的时候,女人也要上阵磨番薯,你们能不能做?”

“能。”香杏又头一个吆喝,“推石磨算啥,咱们人多,一人推一盏茶的功夫,十万斤番薯也能给磨完。”

其他人想了想,是这个理,有人替换就累不着人,再说她们谁没有推过石碾子磨麦子、稻子和苞谷。

这个事说完,陶椿又说下一个事:“快要春种了,你们回去跟家里人说说,耕地之前用竹筒把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