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

“你们想吃锅子就找陶椿换火锅料,一大家子亲戚关起门来涮肉。”陵长还惦记着给陶椿揽生意,他想让陶椿跟陵里的人处好关系,像卖粉条一样,火锅料的生意要是做大了,陵里的人能给她帮忙,比如种辣椒摘花椒,还有买牛油,这都要人手。他就担心她这个生意要是做不成器,陵里陶器的销路又断了一个。

?[89]再次分粮

之前送粉条去帝陵的男人大多都晓得陈青云拿陶椿做的火锅料去换粮,也清楚交易的价格。只不过那是大老远送过去的价格,有人心里琢磨着在陵里兜卖,他们能拿粮食上门去换,价格应当便宜些。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一个人,角落里,一个姓李的男人先开口问:“邬家媳妇,你这个火锅料是咋卖的?我要是想买三五斤,该拿多少粮食换?”

“三斤米面换一斤火锅料,你不是知道吗?”陈青云开口,“我记得在帝陵的时候你就问过我。”

大棚里一静,打头问价的男人脸上发窘,他心里恼火,面上装傻说:“啥时候的事?我忘了,可能当时是随口一问,没往心里去。”

“那是送上门的价,我们自己陵里的人买会便宜点吧?”另有人接话。

其他人都看向陶椿所在的方向,等她发话。

年婶子叹一声,这火锅料她吃过几次,里面不止有花椒辣椒和黄豆酱,用料讲究又耗功夫,就她来说,一斤火锅料换三斤米面已经是实惠价了。在座的不少人不是不清楚,但就是想压压价,也不想想,没有陶椿,番薯搁发芽都变不成粉条。今年一家分了上百斤粉条,抵得上二三百斤米面了,还不知足。

“那就二斤半吧,一斤火锅料换二斤半的米面。”陶椿开口,“不过我家也不缺米面了,你们可以拿肉和菜跟我换,或者是绣的头巾、手帕、做的鞋子也行。你们把东西送上门,我看中了就跟你们换,至于是怎么换、换多换少,你我先商量,谈不拢就不换。”

其他人闻言没意见,毕竟火锅料是陶椿的,人家想换啥是人家的自由。

换火锅料的事说定了,大伙儿继续犒劳嘴巴,男人们砍了羊腿拎进来,羊腿冻硬了,他们拿着刀削肉,直接往锅里削,肉片薄的薄厚的厚,也没人嫌弃,煮熟了就被人捞走了。

“就你们手快,老子削了半天,一口都没尝到。”陈庆举着刀骂。

捞到肉的人哈哈大笑,挨骂也是高兴的。

邬家兄弟俩也捞了两碗,陶椿和姜红玉吃饱了,他俩就直接端着碗吃,两指长的羊肉,他俩一挟就是一大筷子,一口下去嘴巴塞满了,嚼的时候额尖都跟着发力。

“陶椿,锅里的汤味道淡了,油少了,是不是要再丢一坨火锅料?”胡二嫂找来问。

陶椿点头,“不过我带来的都用完了,家里也没了,之前熬的不多,留下给陵里人分的,其他的都拿去换粮了。”

“啥?没了?”离得近的人听到了,不由高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