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常安牵来刀疤脸,陶椿骑在牛背上,二人迎着寒风出门了。
两人到的时候,恰好陶青松和春仙他们刚吃完饭,正张罗着要赶牛回家。邬常安跟着一起去赶牛,陶椿去找年婶子讨要木炭。
年婶子正在清点麻袋,番薯都倒仓房里了,装番薯的麻袋要腾出来让陶青松他们带回去。她看见陶椿,扭头喊:“家全,给陶椿搬一袋木炭。”
“哥,你去搬,我们陵里烧的炭是无烟炭,你带回去煮锅子的时候用。”陶椿说。
“一点烟都没有?”春仙问。
“没有,我们的炭是烧陶剩的,都是好炭。”陵长说。
春仙心里一动,这又让他逮住机会了,他要是能帮陵里的人换回无烟炭,到时候在陵里的地位要跟着上抬一截。他看陶椿一眼,心里琢磨着有机会了跟她聊一聊,她在公主陵还挺说的上话。
“这是一百三十二个麻袋,有八个倒番薯的时候扯烂了,我拿我们陵里的麻袋给你们补上了。”年婶子说,“辛苦你们送番薯过来,日后粉条做好了,我们就安排人送过去。”
“多谢婶子和叔的招待,除了我妹夫,我们都是头一次来公主陵,以后有机会还来。”春仙说,“天色不早了,话不多说,我们这就走了。”
“路上小心点,都提着神,放警惕点。”陵长嘱咐。
赶着牛的人挥鞭了,其他人也都跟上,陶青松回头跟陶椿说:“别送了,下面雪厚,你拐回去。”
陶椿止住步子,“路上小心点啊。”
陶青松挥下手,到了雪厚的地方,他跳上木板,由牛拉着走。
目送一帮人走远,陵长让人锁上仓房的门,说:“你们夫妻俩跟我们回去坐坐,我们谈谈做粉条的事。”
“先别锁仓房的门,我们的东西还在里面。”邬常安喊一声,他扭头跟陶椿说:“我先用牛把我们的东西驮回去,你跟陵长还有年婶子去他家说话,晌午的时候我来接你。”
“你不听一听?”陵长问。
“我听也是瞎听,凑个人数罢了,多个会喘气的,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回去铲屋后的雪。”邬常安摆手。
陵长看陶椿一眼,他笑着说:“邬老三跟我一样,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少操多少心。”
邬常安心想他不如他,他没当上陵长。
年婶子不听他们贫嘴,她嫌外面冷,领着陶椿快步往家走。
“其他带着陶器和粉条回娘家的人回来了吗?”陶椿问。
“回来了五家,换回来三千一百多斤番薯和六十七斤米面,加上昨晚跟你们一起回来的陈李两家,米面多了一千二百六十斤。”年婶子说,“我昨晚跟你们陵长商量了,你一次换了一万多斤番薯回来,陵里奖励你一百斤米面和五十斤肉,米面待会儿直接叫邬老三驮回去,等杀了年猪再给你们分肉。”
陶椿“哇”一声,“婶子,你这让我干劲十足啊。”
“那你就使劲干。”
进门,屋里一暖,年婶子脱了狼皮袄甩椅子上,她不啰嗦,坐下直接问:“天气冷,换回来的番薯多,容易冻坏,你看哪天开始磨浆?”
“只要不下雪就能磨,就是不知道水够不够,磨这么多的番薯,要的水少不了。依我看干脆在磨盘旁边搭个灶,像杀猪烫毛的灶一样,锅用陶缸代替,用来煮雪水。”陶椿早有主意,她坐在炭盆边伸手烤火,继续说:“只要不下雪,洗出来的浆粉就晾在外面,晒不干就风干。就是下雪了麻烦,晾粉的簸箕要挪进屋,还要求屋里要通风,不然一直不干会捂出味。”
陵长推门进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思索着说:“我带人搭个棚子出来,四面透风,能遮雨挡雪就行。”
“我看成,做粉条不是一年两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