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于英不理解女儿疏离的悲悯,只是把择偶观给她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等我回城……”

王照安听见奶奶在嘟囔什么,可是没听懂整句话的意思。七十多岁的人,已经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她说的很多话都让人听不懂,大部分是几十年前的旧事,有些人名和单位早就不在了。

“太晚了,你睡吧,我去门口坐一会儿。”王照安对于英说。

“你睡吧,你明天还得上班呢。”

“你不上班?”

于英笑了笑,“我觉少。”

王照安确实觉得身体很累,可是脑子却兴奋得怎么都睡不着。这是她近一个月来第一次自由出门这么久,而且能和于英待在一起,总让人有种安心过头难以相信的感觉。

“我和主任说了,申请这周弹性坐班,用线上教务系统辅导学生。你赶紧睡吧!”王照安站起身来坐在门口的椅子上。

走廊里还有其他的陪床家属,有的已经熟睡,有的目光昏昏。

王照安看着不太有活力的景象,却感动得几欲落泪。

这才是生活。

她终于回来了。

第015章 15

“副校长说我情况特殊,把我临时调到出题组去了,这个学期不再上课,只研究教辅,有电脑就能工作。”王照安从医院的食堂打饭回来,将餐盒放下,对王宽正说道,“你和我妈就好好上班,我在这和护工阿姨陪着我奶奶就行。”

王宽正连连说好。女儿能主动帮家里分担,他很欣慰。

日子一天天过着,范凌澜的手术很顺利,护工照顾得周到,王照安每天只用坐在病房里,护工吃饭和休息的时候顶替一二。

除此之外,就是在电脑上做研究。

不是研究教辅,而是研究肖媛。

她让于英把家里的旧笔记本电脑捎了过来,从云盘小号里调出肖媛所有社交动态的截图,一张一张地看。

她觉得只有自己酷似肖媛,周广陵才能信任她,才能让她有拯救自己的机会。

几年之间的截图看了个遍,一无所获。

忽然,王照安注意到肖媛发布过的一张图片,内容像是热带的风景照,右下角带着模糊的水印,仔细辨认后发现字样是“正月十六的元宵”。

元宵,就是肖媛!

她因为户口问题而改过出生日期,正月十六才是她真正出生的那一天,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知道,连她自己过生日都按照户口本上的来过。

果然。

王照安有些兴奋。

社交动态再真实也是经营出来的,每个人都需要树洞。她有,肖媛也有。

将“正月十六的元宵”输入搜索框,显示出的结果全是和春节有关的网页。

王照安又尝试添加过“汪予霖”、“周广陵”、“社工”、“千大”等词,终于在零碎的结果中,翻了近十页,发现一个停用许久的博客。

此刻的她仿佛站在一座山前,山体轰然裂开,恍然之间别有洞天。

她迫不及待地点进去,最后一条博文是个省略号。

再往前翻,王照安看得心惊肉跳,在二十八度的室温里,她十指沁凉。

文字写得枯燥隐晦,乍一眼看上去或许会被认为是考察日记,她却莫名看得明白。

这个博客不是情绪树洞,而是拉皮条日记本。

肖媛屡次前往T国也不是为了完成课题或助人为乐,而是作为中间人来物色少男少女,再联系国内的男女“买家”进行“约会”。

博文里用简略的语句记载着他们的地址、年龄、体貌、初夜、成长经历以及突破点。

N府阿乔,14岁;N府阿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