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群是沿着疏勒河流域的,莫高窟则发源于大泉河,并栖身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此时,他们能看到的大泉河只是一条潺潺小溪,可在历史上,那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以丰沛的水源哺育了一方水土,滋养出丰茂的文明。

离开莫高窟,他们往瓜州行进,漫漫黄沙隔壁间,突显一尊孩童的雕塑,是匍匐在天地间的巨子,以圣洁的姿态探听来自地底身处的秘密。无论是谁路过,都会忍不住对其侧目。人在其下,很难不感觉到震颤。

然而,更让人为之一颤的,还在后面。

瓜州城南七十公里处榆林河的峭壁上,便是极为著名的榆林窟,又称为“万佛峡”。

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峭壁上,而榆林河则因为两岸的榆树成林而得名。

若是不到此处,很难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榆林窟的入口在上,因而参观也是拾级而下,整个峡谷风光便尽收眼底,石窟南端有清泉涓涓流经此处,在出峡口形成一条小瀑布。石窟藏在峭壁之间,引得无数游人前来探访寻迹。整个榆林窟像极了藏在峡谷间的世外桃源,隐秘又弘大,引人心驰。

?

第一百零六章 [V]

榆林窟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其内容与风格都与莫高窟一脉相承,在洞窟的形制上更是具有莫高窟所不具备的完整的前室、长长的甬道和12根排柱支撑窟顶宝帐的窟室样式,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

事实上,整条河西走廊的主要佛教洞窟有近五十余座,其中还有小洞窟连成的洞窟群,且各具特色。其间鼻祖是他们还未走到的天梯山石窟,相传是由北凉国的缔造者沮渠蒙逊力主打造的。

卓诗岚在前世的时候也未曾有几次到过西北的机会,却十分了解河西走廊上石窟的盛况。此番来河西拍摄,她事先便挑出了几个重点的石窟,取得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丁昀霁还在拍摄,卓诗岚参观了一阵,到洞窟外透透气。

“刚才就见你心神不宁的,发生了什么事?”

罗辰津不知何时跟了出来。

“你在车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地名了吗?叫‘悬泉置’。”

“悬泉置……”罗辰津想了想,意外地发现他有印象,“是不是纪录片《河西走廊》里提到的?是个接待、中转驿站吧?”

“嗯。”卓诗岚微微点头,“我查过一些资料,因此没把那里列入拍摄计划中,但还是十分复杂。”

如今的悬泉置只剩下一个地基模样的遗址,在发掘之后又重新就地掩埋了。虽然发掘出了其中的部分文物,但在难以得见它曾经的风姿。

从前的悬泉置,是庞大的邮驿网络的关键一环,是西北地区的一座方形城堡,办公、住宿、马厩、角楼一应俱全。从帝京到悬泉置的信件,快马加鞭朝发夕至。

卓诗岚前世在军事上没有太多造诣,却曾听江渊讲起过给悬泉置发信的轶事。

悬泉置曾几度改名,从最初“悬泉亭”到“悬泉置”,后又改称“悬泉邮”,唐时复称“悬泉驿”。大廉沿用了汉昭帝时的称谓,依旧称其“悬泉置”。

想起曾经的重要堡垒,如今只剩下地面的格子纹路,卓诗岚心里便涌起阵阵感伤。

她甚至连拍摄的念头都没有,连想到要去看一眼都觉得悲凉。

时过境迁,无数事被忘却,无数旧物被废止,偶然间的一个触碰将它们拾起。

如若没有这个偶然呢?

那或许会被永远忘记吧。

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