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顿折腾,最终也没能争取到与马来西亚籍司机同等的待遇。
但是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干一样的活儿,应不应该拿一样的薪水?
如果不应该拿一样的薪水,那对工人不公平。
如果应该拿一样的薪水,那对雇主不公平。
雇主请外劳的起因,就是因为便宜。
工人入境新加坡之前,就已经谈好了薪水。就算合约期内不加薪,也是合理合法的按合同办事儿。
加薪了,反而被要求更高的加薪幅度,算不算得寸进尺?
但站在工人的角度,没出国之前,只要比在国内赚的多就挺满意。
到了新加坡之后,看到其他司机干一样的活儿,赚的钱却不一样,那应不应该抗议?
我的慈悲心又开始泛滥了。
我觉得谁都对,谁都有道理,谁都很委屈。
这件事情,只有中介完全撇除在外。
我们面试的时候,有签订三方合约。
加薪不加薪,与我们无关。
似乎劳资双方都很可怜,就中介拿着合同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这个行业似乎不太厚道,凭什么大家全都可怜兮兮的,就我们独享太平?
这样不慈悲。
我想换个行业了。
而且,我还打算买房子呢,得好好合计合计赚钱的事儿了。
丘书妍是个简单快乐的人,怎么换行业,她都无所谓。
我们俩商量着转去哪个方向。
琪儿之前做的贸易,利润空间不大,我们做不了。
在钱的方面,我是粗粗拉拉的。
一般的利润空间,很容易就被我搞赔了。
我要找一个既能帮助到别人,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的方向。
丘书妍说:“中国是全世界的加工厂,总能找到合适的货吧?
琪儿给客户供货,做的是批发,那个利润空间不大。
如果我们做零售,是不是空间就大了?”
“理论上是对的。
那我们卖什么呢?”我问。
丘书妍想了一下,道:“楼下市场,我看她们卖小饰品的销量不错。
三块五块钱一对儿,搬着也不重。
要不咱俩去摆摊,卖饰品吧?”
我的性格呆板嘴巴又笨,从来没有试过去摆摊的事儿。
想想就觉得有趣。
我上网查了一下国内的饰品批发价,一块两块人民币。
这种普通货品的邮寄费很便宜,平摊到每一件物品上,可以忽略不计。
反正成本是人民币,销售额是新币,光汇率差就有5倍,利润空间足够大。
别人卖五块,我们就卖三块,别人卖三块,我们就卖1块。
这样,即使我们的利润空间有500%,我们的顾客也是受益方。
说干就干,我们风风火火的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耳坠、衣服链等饰品就寄了过去。
然后又买了摆摊的架子板子等物品,热情饱满的就准备去练摊儿了。
哪怕在纸上的利润算的哗哗的,我们在实践上也很谨慎。
在摸索新方向的时候,我们是利用闲暇时间在做的。
就算打算转行,新路没踩平之前,我们并没有放弃原来的公司。
我们平时就很闲,时间还是有的。
但是很多事情,想是一回事儿,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干了才知道,我高估自已了。
没想到利润空间那么大的事儿,都能被我们给搞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