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已选择的权利,有人想向上,有人想躺平,这就是阴阳之道。
安静了一会儿,杜乐突然抬起头问我,“三合,你记不记得咱们原来住的地方,旁边有个灵隐寺?”
“灵隐寺?”我在脑海里搜索着。
一般国家的寺庙前后是不住人的,但新加坡是个很奇妙的国家,寸土寸金,又尊重各种信仰,所以很多住宅区里,都有庙宇禅堂。
单说芽笼这几条街,举目所见,寺庙,禅室,道观,教堂,印度庙,马来庙等场所,可能就有二十家不止。
信仰满地。
“隔壁好像是有个神叨叨的地方,”我回忆着,“没太注意名字,你说的是那个吗?”
“嗯嗯,”杜乐点点他的大胖头说道,“我之前去过,感觉还挺灵的。反正你也信这些,咱们一起去测一测吧!”
我用询问的眼神看了看李萱。
“去就去呗,我还没见过这种的,一起去看看呀?”李萱又把询问的眼神儿抛回给我。
“行,那就去见识一下。现在?”
“好呀好呀,”杜乐高兴的说,“刚好他们今天有活动。”
“今天有活动?”李萱看看杜乐,又看看我。
我摇摇头。
我之前也没去过,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这会儿杜乐找到了他的主场了,侃侃而谈,“灵隐寺是每天都开门的,平时大家可以进去上上香。后堂可以拜祭祖先。
每周只有一天,可以问事儿。会有义工过来。”
第32章 不刮东风
我们三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往灵隐寺方向去。
走到门口时,就能看到屋里屋外都是人,确实很热闹,之前路过的时候从来也没遇见过这么多人。
一个原因是我比较宅,没事不出门溜达。
二个原因是,我在这里住的时间很短。
第一次来,也不知道规矩,我们安安静静的在角落里站着看。
一位义工大姐看出了我们的拘谨,走上前轻声问道,“你们是来上香,还是问事儿?”
“问事儿。”我回答。
“那你在这边排队。”
我顺着她的手指方向看过去,前面已经有好几组人等在那边了。
道了谢,我们走到了队伍的后面。
另一位义工大姐给我们发了一个号码,“一会儿等老师叫号就行。”大姐交代道。
我们规规矩矩的站在队伍里,四处张望。
来的人里,看起来大部分是做生意的,这个场合更像是个聚会,大家在一起聊聊合作上的一些事。
问事儿的人占小部分。
“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轻喊了一句,瞬间大家就都停了下来。
老师没有跟大家寒暄,径直走到佛像前上香,开始祭拜仪式。
我这才注意到,灵隐寺里祭拜的是济公。
香烟袅袅,四下寂静,气氛一下子就庄严肃穆起来。
不一会儿,看见有人抬了一个圆形的大笸箩放在神像偏右侧的位置,里面放着沙子。
三个人围着笸箩。
旁边还坐着两个人。
开始后我才发现,他们采用的是扶鸾。
请神灵附体,代表神明写出文字,传达神明的指引。
围着笸箩的三个人,一位是正鸾,一位是副鸾,一位是唱生。
正鸾手持鸾笔,副鸾扶鸾笔尾端,两位一起在笸箩里的沙子上写写画画。
每写一个字,唱生要负责大声念出来,同时要把笸箩里的沙子摊平,以备写下一个字。
旁边坐着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负责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