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1)

似乎怀疑他,都会让我受到自已良心的谴责。

他淡笑着看着我道:“不要怀疑我的慈悲和善良。”

真的吗?

我有些迷糊。

我甚至会自我反省,这难道是我内心的劣根性吗?

他好像也是只是满足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人的幻想,也没干什么坏事儿。

他不满足那些人,也会有其他的骗子去满足他们。

如果没有骗子,那些人就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哪怕是假象,他们至少也曾体验过瞬间的满怀希望。

我应该做的,是规劝人们了解阴阳,知晓天道,不要去做白日梦。从根源上减少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不是眼看着大家陷入求而不得的沼泽里挣扎,还去苛责老周的“慈悲救渡”的行为?

我好像魔怔了!

竟然想要为老周辩白?

他似乎能看到我内心的纠结,笑着不理会我,继续说道:“面相,声相等,这些可以伪装。

浮于表面的看相,只适用于看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一张白纸的人。

有些阅历的人,都会伪装。

看相,不能局限于,看得见的部分。”

我有些无语:“难不成看相,是要看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第131章 识人之术(下)

“对!”他肯定道:“要看清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观神,也可以称为观气。

这个很难伪装。”

我有些疑惑:“老周,你到底算是哪门哪派的啊?又是儒家,又是佛家,这会儿还有点儿像道家?”

他微不可见的轻轻摇了摇头:“你又狭隘了哈!

《说文解字》说:道,就是人们所走的路。

甲骨文的道字,是十字路口,中间画个大眼睛。(评论见图)

指的是,好好看路。

认真看好人生的路,顺应天道,分什么门派?!”

他这小词儿整的,一套一套的。

旁征博引,把我说的心服口服。

确实是我狭隘了。

他不在意我的心中所想,认真给我讲解“孔子识人三步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第一步,“视其所以”。】

看对方的言行,这是最简单的。

大部分人,只停留在这一步。

甚至有些人,连这一步还没做好。

光听几句甜言蜜语,就被忽悠瘸了。

根本看不到,对方的所作所为。

“我们不要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老周语重心长说道,“天天嘴上说爱你,不舍得给你花一分钱的人,他是真的爱你吗?

反过来,也一样。

天天嘴上说爱你,只是想让你给她花钱的人,她是真的爱你吗?”

老周提出了灵魂的质问。

我心想:这小老头儿,对情情爱爱的,还搞得挺清楚。

“正话反话,都让你给说完了哈?!”我问道。

他没搭理我,很严肃的继续往下讲。

【第二步,“观其所由”。】

观察他的动机。

比如颜回偷食。孔子发现颜回偷吃米饭,不乐意。后来发现颜回吃的米饭,是因为落灰了,扔了可惜。

孔子感慨: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周重音强调:“不但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同样的事,动机不一样,代表的是不一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