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地道:“往常在家起早读书,也不过吃上半个馍馍,就着热水吃到肚子里,也就对付过去了,不必特地为我做什么。”
这话听得周氏心里就是一阵心疼。
穆云川如今不过十五,虽不知他为何一直没有下场科考,但城里书院的先生,没有不对他赞不绝口的,都说他来日下场,远的不说,中个秀才总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这样天纵英才的好苗子,莫说搁在农家,就是搁在城里的富贵人家,那都得是一家子的宝贝疙瘩。
可在穆家,穆云川的进取好学仿佛就成了他的原罪。
农人不像城里人那么精细,一日只吃两顿正餐,但便是这两餐,穆云川也是吃的极差,还要让他在读书之余砍柴喂猪,做尽家里的活计,甚至连读书练字所需要的笔墨都需要他去抄书淘换银钱……
周氏当时相中的就是穆云川这个人,打定主意等到成婚后要好好服侍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读书。
只是没想到,两人成婚没多久,就被赶到了这穆家老宅之中。
一应家具全是破败旧物不说,墙角门板还都透着风,屋里竟不比外头热上多少。
周氏心疼地背过身去擦了擦眼睛,快步去院子里提了更为简陋的灶房里提了热水,准备掺上碎茶末给穆云川泡上一壶提神醒脑的热茶。
然而刚到院子里,透过藩篱,周氏就看见了沈翠。
饶是周氏再好性儿,此时看到对方,却也是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原因无他,盖因为她和穆云川落得眼前这般境况,都是拜眼前人所赐。
沈翠站在穆家旧屋面前,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红晕,显然也是臊得慌。
此时她和周氏对上了眼,沈翠干巴巴地笑道:“大郎这是起了?”
对方到底是自己的婆母,周氏虽不情愿,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夫君如日常一般,正在屋里用功。”
一边说,周氏一边去把院门打开,沈翠也顺势进了这老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