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四书五经》上的原文。
不过懵的也只有她这外行人了,穆二胖和梅若初都已经在打腹稿了。
穆二胖还保留着先想出处,想到后,写在稿纸上提醒自己的习惯。
所以此时他手边的稿纸上写着《尚书》孔安国注: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原来这出处确实不在书上原文里头,而是别的经学家对《尚书》的注解。
后头对着穆二胖和梅若初提笔写下的内容,沈翠就知道这题问的类似该不该‘疑罪从无’的问题。
同样,两人都是先以尧舜禹等古来的圣贤明君为例,赞扬仁政的重要性。
又结合了本朝的时事,对‘疑罪从无’表示了赞同。
依旧是都稳扎稳打,发挥了正常水平,没有任何疏漏。
沈翠越发奇怪了,想着难道是这次不能把梅若初的试卷来当正确答案看了?他其实也被法则影响了?
于是他又去看卫奚和沈傲霜的卷子。
他俩的进度慢一些,才写到史论最后一题。
细看之下,他们的论文内核,则也跟梅若初和穆二胖前头写的是一样的。
沈翠又等了一阵,看他们开始写策论题了,又是一番比对,就还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