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1 / 2)

看吧,现下连知县现下都能背诵出来,可见他的文采……

黄俊平兀自想着,却看穆二胖、张子安、何清何宴,甚至前头帮着他发声的几个文人都神色复杂起来。

“荒谬!”知县怒哼哼地一摆袖子,不再跟他废话,直接转身离开。

知县一走,围观的百姓跟黄俊平本人一样一头雾水,赶紧找书生打扮的文人求解。

有人哈哈大笑道:“此子实在引人发笑,那冯妇是历史上一个勇士,姓冯名妇而已。他却写了首描写女子美态的艳诗!此子非但连《孟子》这样的书都未熟读,连试帖诗的规矩也抛到了脑后,还敢叫嚣不公?!”

不通文墨的人听完还是一知半解,但有一点知道,这书生在科举考试中写香艳的东西了!

“这小哥看着也算是白净端正,怎么还会写这种东西?”

“这是不是就应了那句‘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人群里一下子爆发出哄笑声,黄俊平的脸色一时红一时白,最后两眼一番,晕死过去。

他家人也总算挤上前来,赶紧把他抗到肩头,找大夫去了!

作者有话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奥,化用到文里

广东学政吴保泰以“冯妇攘臂下车”为题,让生员作试帖诗。有的考生不知出处,想当然以为冯妇是个女人,吴保泰大怒,将不知题目出处,胡编乱造的考生除名。

第一百三十七章 (捉虫)

黄俊平被家人抬走后,围观的百姓见无热闹可看,也就渐渐散了。

穆二胖去跟沈翠说了一声他要做东的事儿,沈翠给了他一个小银锞子,让他们几个少年自己聚去。

本来他们四个里头考上了三个,唯一没考上的何宴又心无芥蒂,气氛还挺好的。

因为黄俊平这事儿一打岔,大家倒真有些物伤其类,笑不出了。

张子安最替他唏嘘,“黄兄这人说话……是有些不大好听,先生也提点过他要戒骄戒躁,否则容易出大问题。但过去几年他也是埋头苦读,十分勤勉……没想到今遭竟跌了这样一个大跟头。”

一次县试失利当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按着黄俊平的水平,他只要来年没有出现这种骄傲自满、审题不清的情况,考上还是没问题的。

虽说主持县试的知县已经知道了他这么号人物,但知县为人是出了名的刚正严明,只要黄俊平潜心改过,想来知县来日也不会为难他。

但难就难在潜心改过这四个字上,黄俊平那么高傲的个性,今遭在人前丢了那么大的丑,怕是往后……

穆二胖跟黄俊平谈不上什么交情,听了这话却也感叹道:“前头说赞扬两位何兄心胸开阔,性情豁达,黄兄却道这些无甚重要,是我信口胡诌。唉……”

若不是黄俊平一开始生了比较之心,后头见自己堂号不如他靠前,被影响了心态。

到了最后一场,也不会听穆二胖说了不擅长,想着自己素来诗文好,肯定能在这一场压过他,就志得意满,负才傲物到那般境地,连题目都没审清!

=第120节=

怪道他那场写的那么快呢,写描写女子美态的诗,可不是比题目真正隐射的厚重主题好写?

黄俊平这跟头,恰恰就栽在了他认为在科举路上并不重要的东西上头!

而且若是他心态够好,今遭则也不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丢那么大的丑。

今日怎么也是他们三人的好日子,不至于因为别人的事儿就愁云惨雾的,何宴就挑起话题道:“咱们不是说好今日好好交流吗?甭想那些不高兴的了,穆兄弟快与我们分享一些心得。”

穆二胖本就是大方的性子,不然也不会和书院里那么些人都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