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2)

至于方氏和另外一位案师则更倾向于秦宁。

金夫人看向方氏,目光不善道:“我听闻秦夫人乃是台上秦宁的长嫂,莫不是因为这一层缘故,所以你才偏向秦宁。”

方氏反驳道:“倘若这样说的话,那作为冯二姑娘长姐的婆母,金夫人是否也会单纯的偏向于冯二姑娘,而不去看这二人的技艺如何?”

金夫人不曾想,方氏竟敢反驳自己,顿时面上不悦道:“相比于秦夫人和秦宁的姑嫂身份,我与这冯二姑娘之间的关系自然更为远这些,谈何偏心?”

方氏笑了笑,“金夫人大抵不知道,我与七妹也只是隔房的姑嫂。”

金夫人碰了个软钉子,心情更加不快,于是就将目光放到另外一位案师的身上,她从前没见过这人,料想也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之所以能做案师,大抵是于琴棋书画上颇有造诣,也就是所谓的“才女”

但“才气”这种东西,放到官宦人家是锦上添花,在没什么地位的人家里就有如鸡肋。

旁人若心情好,唤你一声“才女”是给你面子,若心情不好,你就只是民女。

于是金夫人便欲将自己从方氏那里受的闲气尽数给发泄到这位名声不显的人头上。

她颇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倘若说县令夫人因为与秦宁的姑嫂关系,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还有情可原,但这位案师,你难道看不出来冯二姑娘与秦宁谁弹奏的曲子更好一些吗?就秦宁弹奏的那曲子,十岁的娃娃都会弹,真真是难登大雅之堂。”

方氏闻言不仅没有不悦,甚至颇有些意味深长的笑了。

她捅了捅这位案师的胳膊肘,促狭的说道:“张女师,金夫人说你不懂曲子,对此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顿时所有人都看向这位颇显神秘的张女师。

张女师也啼笑皆非道:“金夫人,倒是不巧,鄙人正是谱出《江陵恨》这一曲子的女师。”

“不可能。”金夫人下意识的便回道说:“作出《江陵恨》这曲子的女师至今算来也该有四十多岁了,只你瞧着都还不满三十岁,你怕不是为了反驳我便来诓我。”

仔细瞧过去,张女师看上去确实十分的年轻,她的皮肤状态也保持的很好,于是人们对张女师越发的好奇。

张女师摊开双手,无可奈何的看向信王妃。

信王妃于是开口道:“这位确实是谱写出《江陵恨》的女乐师,她是咸阳生人,你们不认得也正常,张女师系出名门,终身未嫁,也未曾生育过子女,平日里精于保养,所以确实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十岁有余。”

金夫人哑口无言,她虽是郡丞夫人,但实则眼界低的很,踩高捧低的厉害,一听说张女师系出名门,立刻便被吓的魂都飞了,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只是张女师却还有话要说,她极是认真的看向台上的冯寄慧,然后指点了冯寄慧几处错的地方,末了道:“其实以你这样的年纪,弹不好《江陵恨》很正常,但这是比赛,错了便就是错了,谁让你打从一开始便掐尖要强,非要选个自己都不大会的曲子来弹呢?”

冯寄慧红了眼睛,她是家中二女,因为上头有个姐姐的缘故,其实家里人待她不算是太严厉,在鄞县以冯家二姑娘的身份,自来都是被许多人捧着的,所以冯二姑娘就有如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摧残。

但这会儿却没人去安慰她。

张女师说罢就坐下了。

这一局算是平局,但风月会理论上是没有平局的,通常这个时候会由王妃出手,信王妃就很直接了,她甚至俏皮的朝着秦宁眨了眨眼睛,然后说道:“这一局算秦宁赢。”

坐在信王妃一侧的世子妃怀疑自己婆母的眼睛莫不是抽风了,十分担忧的伸手抚上信王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