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陆家的护院也在这里,不会有事的。”
汤妈妈听到冯莹这样说,便不在说话,而是细细叮嘱春棠,后又自己亲自去寻小沙弥。
冯莹在高氏的牌位前上了香后,寺里的小沙弥也到了,小沙弥看上去十岁左右的年纪,身子单薄,带着腼腆的微笑。但说话干净利索,吐字清晰,冯莹问到什么都能不疾不徐地道来,让人听上去很舒服。春棠见身后陆家的两位护院隔着十多步慢慢地跟着,长长地舒口气。
青山寺既不是京城最大的,也不是皇家寺院,没有那么富丽堂煌,处处呈现出古朴与历史。但这里的烟火却是最鼎盛的,原因就是因为了空方丈。据说这位世外高人原是王室子弟,因看破红尘出家,如今已有一百多岁的高龄。
相传了空方丈佛法精进,每年佛诞节的讲经大会,各家都要老早排队才能听上一听。那些大家世族更是提前几个月便定下寺里禅房以供住宿。
更为大家追捧的是了空方丈自制的一种药丸,专门治疗水土不服,腹泻等消化方面的疾病。连宫里的贵人都会来讨。只这种药只能在春天制作,因为其中一味药引只在春天可得,且数量极其稀少,采摘不易,而且不易储存,当年做当年用有效果,过了一年便失效。鉴于以上两点,青山寺想香火不旺都不行。可冯莹却不相信,昨天那个面色红润,仙风道骨的老人根本不象有一百多岁。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冯莹带着几个人慢慢地走向后山,穿过来这么久,冯莹还是第一次上山。这古代还真是植被繁茂呀,一棵棵大树参天而起,挡住了初冬的丝丝寒风。只是枝头绿意不在,如果是春天想必一定更美。
踩在脚下落叶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再配上林间的鸟鸣,冯莹觉得惬意极了。
小沙弥兴致勃勃地告诉她们,翻过这道山梁有一处开阔地,建有禅房并两座八角亭子。那禅房是了空方丈闭关时所住,虽平日不允许旁人进去,但从院外看一看,沾一沾高人的仙气也是大家追捧的。再则就是这两座八角亭子建在青山寺上两个最高点,东边的看日出最是得益,可以说是全上京的最佳地点。西边的则可以遥看上京城,从官道到城门尽收眼底,配上落日的余辉,更是文人墨客必到之处。
可冯莹却不想再走了,一则爬山太累,二则毕竟这是在寺里,还是后山,虽说有护院跟着,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则,既然说了许多文人喜来此处,那么今天也不会例外。冯莹深知古代的条条框框,还是不要有太重的好奇心的好。
于是一行人走到山角下便又顺着另一条木栈道往回走,与来时形成一个闭环。小沙弥说从这里可以直接回到大殿处,冯莹想着走回去应该又到了上香的时间了,也便利不用来回走了。
回去的木栈道不似来时是铺在路面上的青石板,它是略略架离地面一些,有的地方高些,有的低些。春棠和小沙弥在她前面走着,不知道小沙弥说些什么,春棠很感兴趣,不时低语着。后面十来步跟着陆家的两个护院,只他们并没有走木栈道,而是走在旁边的草丛里。偶尔有从木板间串出的草枝,冯莹便走上去轻轻用脚踩下去。
大约又走了十几步,在一处木栈道的拐弯处有一丛蓝盈盈的小花分外显眼。冯莹快走几步蹲下来伸手去摘,因着此处的栈道要高出地面许多,冯莹尽量把身子往外探出一些,想着这花好看,回去放在盆中多养些时日,便朝那根处用力。
却不想一把没摘下几朵,反倒觉得手上滑腻,冯莹以为是花枝的粘液,没有太再意便继续用力,待把一丛握在手中之后才发现手上有着殷殷红色,冯莹吃了一惊,定睛细看,却发现正对自己拐弯处的木栈道下有一人,穿一身暗绿色衣服,与青草几乎融为一体,若不是此刻冯莹蹲在这里,被旁边的草丛掩着根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