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不必去侍候公婆,生育孩子什么的,但以她现在的力量,这只是个想法,根本行不通。单是陆太夫人那关就过不去。

自从与陆云谏的事变成不可能之后,太夫人几次安慰她待到明年除服之后,就开始为她寻人家,目前已安排曾氏把上京城中门当户对的人家都过了一遍,只等过了年就开始相看。

冯莹一个头两个大,但一直以来现世安稳的性子让她面对任何事情都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现在的冯莹只想着更好的融入到陆家人的生活中来,因为她知道,不管自己将来如何,她都离不开陆家的帮扶。

此时,冯莹正带着陆婷和陆婉坐在自己后院的草亭子里教两个小姑娘编上回说的金鱼。冯莹前世学习一般,工作一般,人情世故一般,只两点不一般,一个是手巧,另一个是脚巧。

打小上手工课时,其他小朋友都是父母帮忙做,她自己就可以做得很好。绣十字绣那会儿还给人做过带料加工,也小小了挣了一笔,要不是肩膀疼的历害,她都想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了。

迷上了编织这些小手工之后,更是线不离手,家里的小挂件、小摆设,包括晚辈的小毛衣、裙子之类的,冯莹统统都包了下来。

虽然这个时代条件真的有限,好多自己以往的特长没办法发挥,但冯莹还是努力回忆自己能利用的这门手艺。让阿顺给她烧制了几根碳条,一边回忆一边记下来。

这个金鱼就是她回忆了几个晚上想起来了,经过自己的实验后,成品很好,这才约了两个小姐妹来。

陆婉看着冯莹手中那金红色的小金鱼,喜欢的不得了,拎起来就往自己腰间比划,一个劲地说,“我可以编给爹爹,让他天天挂着。”

“这个需要慢慢来,看着简单,编起来不但要有手劲,还得懂颜色搭配,你先不要急,等着选一条最漂亮的送你爹爹,可好?”

小姑娘用力的点头,露出颊边淡淡的酒窝,象极了姜氏。

在丹桂飘香的时节,陆婉亲手编制的小金鱼终于挂在了陆云诠的腰间。陆家其他几位爷也都挂上不同的挂件,把太夫人高兴的一个劲夸冯莹。

此时太夫人斜靠在迎枕上,额头上带的是冯莹编的福禄寿抹额。用红色和靛蓝编的字,下面衬的墨绿的织锦里衬,显得太夫人富贵逼人。

曾氏此时正向老夫汇报中秋节的安排。

“老二既然定下来过年回来,我看中秋节就不要太铺张了。等过年的时候,大家团结,再加上莹姐也除了服,到时候一起乐呵乐呵。”太夫人紧紧了身上的夹袄道。

北方的冬天来的早,虽然才进十月份,依然有秋老虎,但一早一晚还是有些凉。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老大打发人送的节礼这几天就会到,估计老二的也在路上,我想着,就按以往的惯例各家走动,母亲看可有什么需要添减的?”曾氏问。

“老二上回端午节送回来的那个糯米很好吃,如果中秋节还有的话,就把那个给柳夫人加上,其他的你看着办吧。”

“是大理寺卿柳夫人?”曾氏问道。

“正是,上个月我去青山寺进香,麻烦她帮着留意有没有与莹姐匹配的儿郎。”

曾氏了然,这大理寺卿陈大人的夫人柳氏是京中出名的齐全人,双方父母皆双全,自己育有三儿两女,且家家过的如意,孙辈也齐整。柳夫人本人也是能说会道,与陈大人的端严不同,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偏说话还讨人喜欢。凡是京城大户人家嫁女娶妻免不了请她出面。因她各家走动的多,因此哪家有适龄的姑娘儿子她十分清楚,让她帮忙打听,性情、人品、样貌不会差。

“是,儿媳明白了。”曾氏笑着应了,又问起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来。

“表外祖母的忌日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