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不知怎的,也跟着长吁了一口气,这心里却是没来由的安顿了一些的。
文启展开叠的齐齐整整的信纸,罗冀也挪着重重的步子踱了过来。
花椒却没有动,还是安安静静地站在小兄弟两个的对面。
而罗冀虽然上了半年也,也读了两本书,识的千余字子肚子里了。
可在阅读书信上,却仍旧还有些小问题,还不是十分流畅,尤其就更跟不上文启的速度了。
所以只两页书信看过去,两人同看就成了文启看过一页,就交给罗冀一页,他再往下看下一页。
只罗冀看到第四页上,刚刚看了个开头,接过文启递过来的第五页,捏着书信,却不再往下看了。
只是抿着下唇,盯着心无旁骛、一心沉浸在书信中的文启。
文启额头上都已经沁出细细密密的毛毛汗来了。
站在对面的花椒看着心里头的小兔子是不见了,却跟忽的塞个了炮竹似的,噼里啪啦的就炸了起来。
蹬蹬蹬就去端了张靠背椅过来放在了文启屁股后头,就怕他脚一软,摔了个屁股墩。
文启已经看完信了,把最后一页也递到了罗冀手上。
也慢慢回过了神来。
却根本没有意识到额头上的毛毛汗,倒是注意到了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的花椒,也习惯性地拍了拍花椒头顶的丫角,还笑道:“多谢咱们椒椒了。”
又看向罗冀,却没想到罗冀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自是不知道自己方才的状态到底有多吓人的。
就指了指罗冀手里的书信,好奇道:“怎的不看了?”又问他道:“是不是哪里看不明白?”
说着就接过了文启手里的书信,要重新读给他听,还道:“大哥说他会在京口停留两旬一月的,所以我们收到信后可以照着地址给他回信。这信是五天前寄出来的,咱们也得赶紧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速
只话虽这样说,可一时之间,别说罗冀一脑门子的空白,就连文启亦是除了道谢的话儿,提着笔亦是再不知道该说些甚的了。
小兄弟两个俱是愣怔无言。
花椒亦是默默。
哪怕那会子年纪尚小,但文启牢牢刻在心上的线索却是非常详实的。
即便整整四年过去了,据大堂哥信中所说,一路西行,距离长江愈近,竟然人烟愈少,凋零枯败。
就连京口城中,亦是一副紧衣缩食、潜心生息的萧条景象。
说起来同样傍山依水、通衢要道,甚至于京口的地理位置比之崇塘还要优越,却全然没有崇塘镇上门庭若市熙来攘往的景象,只能勉强称得上城固民安。
饶是方家回事处的大管事儿打听后都既唏嘘又万幸的,说是整个京口的世家大族,除了那三五世家硬撑下来了,其余家族就像是从头到脚换了遍血似的。
好些个人家就此元气大伤,家道日艰,或是卖田卖地维持用度,或是分家析产丢卒保车,东零西落地就这么衰败下来了。
要想恢复元气,没有个二三十年,怕再是不成了。
由此可见,当年京口周遭确实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的打击。
而文启家虽算不上甚的世家大族,在京口一地儿说实话从来不曾排上名号,却也不是甚的小门小户的出身,宗族势力在当地还算强大。
依花椒猜测,一个中产之家估摸着应是笃定的。
是以当大堂哥跟着方案首拜见当地世交,又由回事处大管事儿领着找上这家的回事处管事儿,求上门去,将文启家的宗族堂号告诉他听,人家当即就道他们京口原先是有这么一号人家的,三槐堂王氏。
又赶忙请来了府中清客,其实就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