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他,虽然对秦家也非常敬重,可这心里自是更加看重自家礼诗圩的百年家声的。
秦家想要同他们礼诗圩掰一掰手腕,恐怕也是妄想。
只经过今天秦家分家析产一事儿,他总算明白了为甚的老太太会说秦家饶是分家,也是名声的话儿到底是甚的意思了。
不说旁的,只说他们这一支若想分家的话,若是他们这一房也想占个长就欲酌提家产,另外三房,别说掰手腕了,怕是吃了他们的心都有的。
只凭这一则,他就相信秦家总有一天,也许真能同他们礼诗圩掰一掰手腕。
而姚氏看着迟迟无语的兄弟,其实她这心里头也是百感交集的。
长子长孙酌提家产以供祭祀之用,这才旁人家来说确实是寻常的事儿。
可在他们夫妻二人来说,却是从来不曾往这上头思量过的。
何况他们族里本就置办了族产祭田,以供祭祀,他们如何还能酌提家产,这如何能受的。
可二老虽然没有发话,可叔子妯娌们却都非常坚持,坚持将秦白芹拆分七股。
说是大哥大嫂半辈子吃苦受罪都在前头,没道理享福的时候就要缩在后头。
可他们夫妻二人说到底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这样的话却是实在不敢受的。
倒是有些理解公公婆婆的为难之处了,可最后也是二老发的话,将秦白芹十一股均拆。
他们二老的那一股,百年之后直接归于长房酌提,也算是这些个兄弟妯娌对他们这些年付出的一种认可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 安置
想到这些,姚氏心里暖烘烘的。
长吁了一口气,才笑问面前的兄弟找自己可有甚的事儿。
姚大舅也反应了过来,忙道:“大姐,我觉得家里还是置办些田产比较好。毕竟田地可是中兴的基本,踏实稳妥,却比旁的强。”
姚氏没想到兄弟想说的竟是这个,听着就笑了起来,道:“这可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二叔也正在替咱们留意呢!只是你也知道这年头,想买田地着实有些艰难。”
同姚大舅一样,秦家自然亦是知道田地的好处的。
要不然也不会置办那么些田产作为族产了。
只是一来,家里之前并没有攒下多少银子来,再一个,莲溪这样的地界,不说上等田,饶是中等田,零散的还算好寻,可只要略成气候,等闲就难寻了,能置办下这许多的族产,就已是不易了。
说起来倒是真个就应了秦连熊的那句话了。
怕是还真得守在那些个败家子儿身后捡漏的。
只既是捡漏,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又哪里能这样容易就轮到自家的。
只能慢慢寻摸了。
姚大舅听着就点了点头,既是有这样的打算,那就成了。
何况秦连熊如今在崇塘也算是号人物了,哪家的大门都能走得进,巡检那里也说得上话。听说早在旧年,街面上等闲有纷争,就已有人特地请了他去吃讲茶帮着调停了。
放下心来,姚大舅又问起了正在大厨房里帮着忙活的孩子们,道:“我看着一个个的倒是懂事的很,家里可想好了怎么安置他们?”
只说起这拨孩子,姚氏这心里头又高兴又有些作难。
到底是方良费了一番心血的,这拨孩子着实乖巧懂事儿。
只这来家才多久,如今外头就已有些许的闲言碎语了。
觉得自家既是有这份闲心也有闲钱,为甚的不花在自家人身上,拉拔拉拔自家人。
只当她们不知道这所谓的自家人,又是甚的人。
当着外人的面,姚氏自然不会多说甚的,可对着亲兄弟,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