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2 / 2)

所以大概每年夏初,麦子灌浆的时节,它们就会从南往北的迁移繁殖。等到夏末秋初,稻子将要成熟的季节,再从北往南迁移渡冬。

莲溪乡间的百姓们,也因此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两次捏雀牵雀的时节。春末夏初的“麦雀”,以及秋末冬初的“稻雀”。

不过与熬过一冬、自身消耗较大也就个头稍小的“麦雀”相比,自是从北到南吃了一路粮食,腰身肥壮的“稻

分卷阅读226

- 肉肉屋

分卷阅读227

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227

雀”更加肥嫩鲜美。

鲜而不腥、肥而不腻、骨酥肉嫩,不知从何时起,清炖黄雀、豆腐皮包黄雀卷,已是莲溪百姓心目当中无上的美味了。

家家户户的丁壮们,基本上都善于捏雀牵雀。秦家从秦老爹到秦连虎兄弟,除开秦连凤年纪略小了些,其余都是捏雀的高手。

俱是历练出来的。

春末夏初还则罢了,每到秋末,秦老爹和秦连虎兄弟必是要寻个恰当的时机,出门捏雀,给阖家尝鲜的。

至于这个“恰当的时机”,也是多少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之谈。

就好比方才丁香所说的大风或是大雨的夜晚才有利于捏黄雀。

因为黄雀通常都栖息在风都挤不进去的芦苇丛中,人要进入就必得拨动芦杆,哪怕再小心也难免发出声音。可黄雀是非常机警的鬼机灵,但凡发出丁点声响,就会被惊飞。

而且它若只是自个儿飞还罢了,偏偏它还会嘶叫报警,结果呼啦啦地,周遭所有听到警戒的黄雀就都飞走了。

可若是大风天,芦苇丛中虽然挤不进风,可风却能在芦苇上头旋来旋去,芦苇叶子被风吹得颠来倒去,发出嘘嘘嘘的声音,自然就能掩盖人的动静。

再若下雨,在噼里啪啦雨声的掩护下,也比较容易捕捉到羽毛淋湿飞不起来或懒得动弹的黄雀。

可今天的天气,先别说这寒冬腊月的,黄雀有没有躲起来猫冬,只说就算有黄雀,可天时地利全不占,这能逮到黄雀吗?

花椒偏着脑袋望着秦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