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2 / 2)

而沈氏的娘家或许温吞惯了,旧年费了好大的工夫回绝了一批姻亲故旧之后,已经心有余悸,其实今年已经不打算壅制白芹了,就怕给自家和秦家惹麻烦。

所以开春后也没敢去溪边滩涂上采挖水芹,倒是眼睁睁地看着十里八村的乡邻们差点把沿溪的水芹挖绝了种。

可秦连龙却是深知老丈人一家子的秉性的,也不多话,直接就亲自送了一批种芹过去。

沈家这才咬牙种了。

索性瞒得紧,家里头又因着种植柞树和困山产耳的缘故早年间就置办下了好大一片后院,所以周遭邻舍暂且还没人察觉,起收后偷偷摸摸用船运到周家湾,沈大舅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就连花椒都不知道到底是水土的缘故,还是沈家在壅制白芹上就是自有天赋。

说起来沈家因着离着距离的缘故,受到的秦家关照帮助是最少的,可旧年沈家的白芹质量就已是远超老舅公家和方良田庄上的白芹了。

今年的产量和品质更是又提高了一大截,并不比自家的白芹差到哪里去。

半亩的白芹,沈家人都没敢也没舍得吃,全都拿了过来,将近九百斤,一级品在五成左右。

郭掌柜看着就更是只有高兴的份儿了,一句多话没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当即开发现银。

沈大舅的担惊受怕在看到现银的那一刻,总算抛到了天边,满心里就只剩下欢喜的份儿了。

又拉着秦连龙说话,想问礼诗圩姚氏的学塾到底是怎么个章程。

家里的几个小小子如今都在隔壁村上的学塾里念书,那先生虽是个老童生,学问当是有的,教导十岁上下的小小子应当也不成问题,可仿佛心思并不在教书育人上头,可束??却着实不低。

上半年他就在思量着是不是索性把孩子们送去镇上求学,可他们分水镇本就是个丁点儿小镇,同崇塘天上地下比都不能比,哪里有甚拿得出手的学塾的。

他就盘算着,若是去镇上,那还不如咬咬牙,想想法子,索性把孩子们送进礼诗圩的学塾去。

不是说非得读出个甚的名堂来,起码心中有底,不至于再耽误了孩子。

只若是要把孩子送来礼诗圩念书,自是等闲就再回不了家的,他们兄弟妯娌最好也能拨人过来照料,毕竟孩子还小,还是得放在眼皮子底下才能放心的。可这样一来,或许还得在礼诗圩或是崇塘赁房租住……

越想越复杂,摊子也越铺越大,也没个商量的人,这才特地借着送白芹的机会同秦连龙商量一二。

秦连龙却是没想到自家这个一向温吞的大舅兄竟也有这样的魄力,可不得不说,这想法确实不错的,略一思量,已是替他筹划了起来。

而紧跟在沈大舅之后,方良那边也很快运了头批白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