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3)

王氏是个小户中的小户,本钱少,织绸三四匹,便去到牙行入去卖掉。今日一匹绸成了,就已经积了四匹,于是把之前三批拿出来一齐折好,用了一个布包袱妥当包裹,与方婆子道:“娘,我出门去卖这些绸子!”

王氏的肚子已经渐渐大起来了,不过她却没有因为这个让方婆子或者大女儿去替她卖绸。实在是市面上的牙行经纪认人,她过去的话谁都认得,人家也知道她的手艺,不用??嗦也是头一等的价。

但是换了方婆子或者赵蓉蓉就不一定了,人家不认得不熟悉,自然多了很多挑剔。最怕的是遇到那些‘欺生’的,那就等着被人占便宜!

方婆子看儿媳妇已经鼓起来的肚子,皱着眉头道:“老三媳妇这样不成,你今日定要出门的话,那就带着蓉姐儿罢!她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倒是能顾着些你。晚饭不用愁,我来做就是了。”

虽然是商量的话,赵蓉蓉却很有自觉,立刻就站起身来收拾针线剪刀之类。赵莺莺想了想,也站起了身:“娘,我也去,我还没见过卖绸的呢!”

赵莺莺这几个月里就只遇到王氏卖一回绸,那一回她还没去。也就是说,她虽然是王氏这个织绸熟手的女儿,却连扬州绸丝牙行的热闹都没见过――上一回去买丝可不算!

分卷阅读40

- 肉书屋

分卷阅读40

-

分卷阅读41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41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41

王氏也没有多想,赵莺莺再沉稳在她眼里也只是一个小姑娘而已。当她想出门了,便点点头:“行罢,到了市面上别乱走。”

一路到了丝绸牙行密集的市面上,比上一次赵莺莺来的时候人多,十分热闹。王氏并没有停脚,一径找了一个十分相熟的牙行来卖。旁边赵蓉蓉不敢疏忽,一应招呼牙行里人让路。

牙行有伙计,也有像王氏一样来出脱丝绸的。见是个怀孕的妇人,都十分体谅,忙给闪了一条道来。赵莺莺和赵蓉蓉一面谢,一面伴着王氏去到柜台。

柜台后牙行主人家正贴着柜身展看绸匹,嘴上估量价钱。见到是王氏来,不用说话已经满脸堆笑:“原来是王家妹子来了,有多日不见了!”

说着让小伙计收货,拿到手上却不像对别人那样仔细翻检,只是略看了看,就让伙计拿去准称。又对旁边等着收绸匹的客商道:“这王家妹子是出了名的好手,她的织的绸都是上上等,你也不消多看,给最上等的价钱也就是了。”

那客商只怕和牙行主人十分相熟,也真的不再多看,只看了看戥子的称星点头。然后就从褡裢里找银子,找的也都是细丝纹银,没有把那些红的黄的拿出来。

这说起来也是一个笑话,赵莺莺进宫之前碰不到银子,进宫之后见的都是雪花纹银。这些银子有固定的分量,大的一百两、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中的十两、五两一个的锭子,小的一两一个的锞子。

这些银子一小部分是户部浇铸的,而大部分则是民间的炉房银楼自行开炉浇铸的。新浇铸好的元宝、银锭等,有固定形状,叫做‘出炉银’,颜色漂亮。

所以哪怕是剪破的银子,至少成色十足,要知道分量,只要拿戥子称一称就是了。

这样的她如何知道外头银子是个什么模样――银子的成色也不同,颜色也不同。最好的银子称纹银,因为表面有皱纹的缘故。差的银子叫‘低银’,因为含银量低,发黄甚至发红。

第一次见这样的银子的时候赵莺莺还发懵来着,当那些是铁沫子之类。

王氏早有准备,让赵蓉蓉把包袱里的戥子来出来,将客商给的银子准了准,自家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