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万氏灵光一闪!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合适呢!
第190章
做生意还是做大众所用最合适, 万氏看到两个妇女购买绣线的时候就觉得被提醒了。这小小的绒线就是大大小小的人家,每一个都少不得的。若是这个生意,也不用发愁日后生意冷清了。
而绒线相对与别的同样做的很热闹的生意又有其他几样特别好的地方, 第一个本钱抵。赵莺莺开的布店,相对与绸缎庄已经算是很便宜很省钱的了, 然而依旧花钱不少。可是绒线就不同了, 几百两的本钱就能算大买卖了, 每日能挣好几两――就算不花几百两,只有几十两,也足够把这门生意做起来。
第二个, 这门生意经营简单。很多生意经营起来十分复杂, 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联系各个顾客。譬如崔本的酒水生意,他想要那些拿货量大的顾客, 譬如外地客商、本地大户, 各个维持起来都不容易,要求他有一定的手腕。可是绒线就不同了,针头线脑街头巷尾, 也就是做众人的小生意而已。
第三个, 相比于其他生意, 这门生意已经算是万氏熟悉的了――她从小到大做女红,绒线一类也是很熟悉的,无论绒线的种类还是价格, 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或许这是大家伙儿都会的,可相比对别的生意的生疏, 这已经算是上上的了。所谓‘做生不如做熟’,万氏这时候也有些懂了。
其他理由还有很多,都足够支撑万氏做绒线生意。然而最重要的始终不过是万氏那一瞬间灵光一闪,然后认定了这门生意――然后也没有人能说出这门生意又什么不妥,那自然也就定了下来。
是的,万氏打算经营绒线生意,这是已经决定下来的事。而且万氏性子也不算拖沓,一旦决定下来就开始雷厉风行地行事。
做生意首先要定下来的就是地方,现在摆在万氏面前的是租一个铺子还是摆一个摊子。摆摊子的好处非常明显,那就是便宜成本低,亏了也不怎么心疼。吴氏听说她打算做绒线生意的时候就劝她摆个摊车。
可是万氏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摊车固然好,可是如果是摊车的话,那么和街边的货郎有什么两样?而且我也看过有专门卖绒线的摊车,这门生意已经有人在做了,实在不容易。”
其实所有的生意都有人做,现如今要找一门没有人涉足的生意简直难于登天,不过万氏的本意也就是想找一个做的人少的生意来做。而绒线生意,做的人挺多的,特别是杂货铺那里,谁家不卖针头线脑呢?
可是专门做这个的铺子在左近很少,要是找一个没有绒线铺子的地方开铺子,想来生意会很容易做――这就是万氏的想法。至于摊车专门卖绒线,各处几乎都是有的,就算没有,她也不觉得比货郎车高明到哪里去。
于是之后的日子万氏就找到事做了,她跑遍了扬州旧城的大街小巷,就为了看那条街巷里的生意没有绒线铺,同时这里还有门脸小的铺子出租!最终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太傅街那边找到了合适的。
太傅街在甘泉街北边,也是离小三巷最近的一条街,和甘泉街一样是东西走向,自虹桥延伸至旧城的就是这条太傅街了。不过这条太傅街并不算多繁华,就连甘泉街都有些比不上。
万氏把一整条街走访了一边,确定确实没有做绒线铺子的,这才兴高采烈地寻访起周围的住客来。总的来说这里的住客和甘泉街的住客差不多,都是以升斗小民为主,少见一些大富大贵之家。同样的,穷到吃不起饭的人家也很少。
这样的地方就很适合卖绒线这种便宜的民生用品,即使是再穷的人家恐怕也要买些绒线,而这里的住户绝对不会花不起这个钱!一通走下来简直越看越喜欢。
接下来的就是看铺子了,这里正好有一间一间门脸大小的铺子要租出去,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