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直板带到世界赛场上,让外面的人看看就算改了赛制、改了球的大小,中华队还是有直板打得很好的人。”

这句话听着,让朱淇意外有些动容。

他没有说要成为世界冠军,也没说要实现大满贯。

少年的梦想没有办法被称算重量。

被藏在一个又一个的小白球里。

他知道教练组更想要培养横板选手们。

运动员更新换代非常快,眨眼之间就会有新的苗子顶上来。

就连宋临州的主管教练都觉得他有些执拗。

就算所有人都说直板已经不行了,可是他也会用自己证明,中国人惯用的直板依旧能传承下去。

哪怕要用比别人更苦、更累、耗费更久的时间持续性练习,来弥补直板被削弱的旋转。

但是,他看到女孩对着自己微微弯弯嘴角。

“你也不要那么死板嘛,可以练一练直板横打啊。”

之后就稳定每天早上九点日六啦啦啦[垂耳兔头]~没想到有这么多宝子喜欢暴暴,感谢大家资持!

我会保持更新到完结哒啦啦啦

第二十一章乒挑联赛①

中华传统直拍,就是两根手指握在前面,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抵在球拍后面,靠食指和中指进行推力。

为了好抓拍,直板球拍的把手位置会比横拍的拍子短一截。

这种抓拍方式类似于拿筷子,所以很多中国人一上手就知道直板怎么握。

而起源于欧洲的横板,握拍姿势类似于握菜刀。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老一辈人把这种握拍手势称之为“握大刀”。

众所周知。

直板的优势是正手灵活、善于打出落点变化。

但是因为中指和无名指会抵住反手面,导致反手位置有一大半被手指覆盖,击球面积变小之后,反手位置几乎就相当于没有了。

早期很多直板选手,更喜欢正手当反手用,一面两用。

何千路就是“直拍横打”出身的球员,以前还和朱淇说过一句话:“会打直板就会打横板,但是会打横板的不一定会打直板。”

其实十来年之后。

直板还是有很多人在打的。

但是基本上只有业余的选手会打。

国家队可能会有那么一两个,但也只能作为陪练来帮主力们训练,而且也不是中华传统的直板,所有直板都朝着“直板横打”发展。

因为球改大之后,直板很难打出横板的旋转。

而且“直板横打”的代价是会增加手腕的负荷,来给球增加旋转,伤病也容易增多。

直板选手要练两倍的量,才能勉强达到横板的旋转效果。

没人愿意再吃这样苦,大家都想要更快看到成绩。

宋临州挠挠头:“我现在练……

还来得及吗?”

他已经十八岁了,战术体系和握拍方式都已经习惯了,而且……

“只要旋转能打出来,直板的希望就能看到了。

而且”朱淇说完,起身把喝完了的水瓶扔掉,朝着门外大部队走准备进行晨跑训练。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节点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宋临州坐在原地,若有所思。

/

朱淇一直以为,小队员崇拜大队员这种行为只是个体。

但是晨练跑圈的时候,看到秦小八跟在宋临州身后喊着“羚哥”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男乒那边等级分化更严重。

从小到大都是被崇拜的对象,朱淇表示没有经历过这种阶段捏。

对于朱淇的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