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
“李老板久仰久仰?”
“陈老板,今日过来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李老板这话的意思是?”
“不瞒您说,我这次冒昧的过来,是给陈老板带生意过来”
“生意,不是李老板,我没听明白,你要是有生意,怎么不去绵妙哪里去呢?怎么回过来我这里。”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你得意思是,外国人要定制咱们得衣服”
“没错,就是不知道你是否提供布料?”
“不提供,而且还必须得在衣服上有刺绣才行。”
“可是这样,这价钱你看”
“陈老板,您先开价”
“先开”
“好没问题”
“不行,不行,不说衣服费时费力,就这刺绣就费老鼻子劲了。”
“那您说”
“这个价”
“太贵了,不瞒你说,我要的货不少,而且就说这个琳达小姐,从目前来看,这个生意不是做完这次以后就没有了。
第241章 团聚
还有就是不瞒您说,琳达小姐,这次不光向我订了衣服,还有手工制作,以及炒货,这可是第二次要货了。”
“既然这样,那我出这个价!”
“行吧,就按陈老板说的算,一件衣服50块钱。”
“李老板果然爽快。”
“那陈老板这里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多少。”
“二十件,怎么样”
“好没问题。”
经过一天自己不断的在四九城里跑,终于找到了五家老裁缝店,这样加起来自己这边至少能完成140-150件衣服,剩下的50-60件衣服,让段淼带回海市,应该没有问题。
“姐,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把衣服带回来的。”
“路上注意安全,衣服完成了以后,给我打电话,我给你订卧铺,不要为了省钱坐硬座,而且那样也不安全。”
“你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那就好”
经过二十六天的努力,终于把所有的相关货物都完成了。
按时的把货物装上游轮,可以说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就这样在两地老裁缝的努力下,绣着精美带着我们自己国家元素的衣服,成功的航行去了大洋彼岸。
可以说是这次终于见到回头客了。
这也让上边的人,知道,不要因为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就看不起,谁能想到,大家随便编着哄孩子们玩的东西,如此受外国人的喜欢。
还有就是,这花生米不就是小孩子们的零食,再一个就是在嗜酒人的眼里是一道上好的下酒菜吗?怎么外国人也这样吃着小抄,喝着酒,那不是和我们一样吗?
可是我们那里知道,手工艺术品,确实让他们上层人追捧,至于炒货,大部分还是让我们的华人买了去,他们不仅喝酒的时候用作下酒菜,同时也在里面掺杂这一份乡愁。
话又说回来,从5月份开始,第一个从现场上回来的是,沈博文同志,在他回来后,接着就是二姐和馨悦陆续的回来了。
不过他们回来后,并没有多长时间在家里休息,而且马上投入到了学校学习当中,没办法他们都在上学,即使是有任务,他们的学习也不能落下。
倒是在九月上旬,先是三哥回来了,接着是大哥沈东,四哥沈北,就连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二姐夫赵宁也都来京市了。
可以说这是自从六几年后,沈家第一次团聚,而且不但一个都没有少,儿女成家立业后,连带着各自的孩子都在,也可以说是在这个时代,少有的一个完整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