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看着要比实际年龄老上十岁。徐新城头发胡须都白了不少。与徐新月记忆中的意气风发的书生完全不一样。徐新月的眼泪忍不住地流。
兄妹三人抱头痛哭,李夏朝站在一旁的江氏行礼“小舅母,我是李夏。你唤我夏夏就好”。
江氏祖上也是犯罪发配到边疆的,她家也是军户。当初家里不愿意江氏嫁给徐新勇。江氏自己喜欢上了徐新勇死活都要嫁。
江氏有兄弟姊妹八人,兄弟都在军中做事。有江家做为岳家,没有人敢欺辱徐家两兄弟。两人艰难的支撑起门户,在边疆生活。江氏嫁到徐家先后生下长子徐忆峥、次子徐忆嵘、幼女徐忆悠。
江氏以为她一辈子跟先辈们一样一直在边疆生活。接到北宁侯府的信息,知道还有一个小姑活着,是惊讶的。因为北宁候世子原故他们家日子好过不少。小姑也寄来不少钱财,改善了生活。
更让江氏没有想到的是徐家会翻案恢复自由身。大伯徐新城的举人身份恢复。那是见到侯爷都不用下跪的身份。周围人都羡慕江氏可以恢复自由身离开边疆。
后来徐新城、徐新勇跟随路世子打仗,做了官。更让江氏想都没有想到,她们居然到了京城见到了这些不同于边疆的繁华,江氏心慌的,很多东西都不知该怎么办。
来到李家,心里也是担心小姑会看不起的。李夏温和地态度让江氏放松不少。江氏的规矩是临时恶补,知道初次见面要给见面礼。将手上的一个镯子摘下来给李夏。李夏推辞了一下就收了。 领着三人进屋说话。
卢氏见了徐家人一面,知道自己在会使徐家人不自在,没多留。李辉陪着一起用了午饭。徐新月的箱子秋蝉已经搬到马车上了。原以为一个妾室没有多少东西,却不想搬了六个大箱子。他们的一辆马车不够用。李辉安排了一辆马车送他们到徐府。
徐府是徐新月提前看好的。是一个三进大院子。徐府买了两个下人做事。大部分事还是他们自己动手做。
徐新月身边原有的四个丫环,三个跟随来了,一个嫁人没有来。徐新城、徐新勇给徐新月安排了一个大院子。徐新月带着下人住进去。
徐新城、徐新勇每天早出晚归做事。徐忆峥跟随父亲做事。徐忆嵘读书不错,进入书院读书。江氏领着徐忆悠,带着人打扫房子收拾家里。太大了,收拾好多天都没收拾完,把自己累的半死。
徐新月原不想管的,但见江氏如此。只得出面与江氏讲,再买几个下人回来。住的地方打扫,没有住人的就定期维护不要天天打扫。
徐新月带着江氏、徐忆悠把徐府支棱起来。教江氏怎么管下人,怎么处理京城的人情往来。还指点江氏可以把手里的银子拿去买地、田庄、铺子。自己不做生意租出去收租子也好。
钱放在手里是死的,得盘活了,让钱生钱。不然花完这些手里的,之后只靠徐新城、徐新勇的那点薪俸,以后三个孩子嫁娶可怎么办?
江氏对徐新月很感激,按照她说的用手里的钱买了铺子,简单装修,开了家早点铺子。一个月能赚个一、二十两银子。
自己能赚银子,不再坐吃山空。江氏精气神发生很大变化。舍得花钱给家里吃好的,不再像以前那样顿顿吃的没有油水。
第120章 拜访徐府
李夏见亲娘过得不错,整个人的状态好,也放心了。不再晚上去趴徐府的房顶了。天气渐冷趴在屋顶上,也挺难受的。
李夏决定去拜访徐府。和卢氏说了自己要去见徐新月的事。卢氏没有阻拦,命厨娘做了不少徐新月以前爱吃的点心,让李夏带去。
秋蝉提着食盒跟着李夏来到门口。李夏上马车,秋蝉把食盒放到车内。秋玲也坐进去。秋蝉坐在车外和车夫一起赶马车。
马车上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