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月,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协议也如历史上一样开始了,只是现在还没有任何的风声传出来。

也是在同一个月,第十一届的三中会议也开始了,拉开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这段时间,各大报纸上全都是相关的信息,各种争论层出不穷,不管是民间还是上面的领导层,讨论的话题永远都是这些。

但是最显著的一个观点就是以前的规矩不适合现在的国家,一定要改掉。

学校里面也因此出现各种争论,还因此衍生了各种辩论大会。

祝成蹊只要没事儿就去参加,坚定站在开放派这一边。

她本就能说会道,又亲眼见证过改革开放的成功,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在辩论会上大杀四方,一时间风头无两。

整个学校都几乎无人不知她了。

眨眼间就是过年。

年后没多久,南海的那个圈正式划定了,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改革开放正式开始。

第129章 要不然我们再合作一把

首都的人民对政策的把控永远都是最准的。

还没有开放前就已经有不少人大着胆子做小买卖了, 现如今改革开放的总调论一出来,大街小巷各种摆摊子的简直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祝成蹊他们虽然平时学习时间很紧张,但是一有闲暇时间, 便和程玉颜约着一起去各大街小巷闲逛, 看那些摊贩都卖什么以及价格, 然后叽叽咕咕地讨论着她们将来要做什么生意才能最快攒到买房子的钱。

两人身上都没什么大钱, 暂时便决定做点小买卖, 先积攒一批资金, 等差不多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再跑一趟特区,贩点电子产品回来, 房子的钱也就能攒出来了。

那时候, 她正好借机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那些手表拿出来卖给她们自己, 不仅免了在特区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的过程, 也能趁机将那些东西一点点周转成正常的可以见人的资产。

是以,还没有正式放假前,两人就和周雨晴联系,从她那里进了点做衣服余下来的优质布料以及一些松紧带和皮筋。

周雨晴本来想直接拿给她们俩, 不要钱的, 但碍于她们要的量大, 还表明是想做点小生意, 便收了个成本价。

之后,她们俩只要一有时间就凑一起开始做发圈。

主要是祝成蹊出主意,手更巧一些的程玉颜动手。

发圈这玩意儿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一天就能做百十个,但要想在放假前做足够的量, 到时候趁机发比大的,光靠程玉颜一个人可不够。

祝成蹊干脆又请了人帮忙, 在正式放假前成功积攒了好几大包发圈。

等到学校正式放假,祝成蹊先和家里面联系了声,表示不回家了,要留在首都做生意。

这段时间没少为了钱发愁的方淑红瞬间应激起来:“你要做生意?你要做什么生意?你一个大学生去做生意,你疯了吧?我告诉你不许啊,这要是万一……”

吧啦吧啦好一大堆大学生去当个体户丢脸,以及万一做生意赔了可怎么办?

祝成蹊不理,只等方淑红念叨差不多了才说:“电话费挺贵的,我就先挂了,最近挺忙的,我过段时间再给你和我爸打电话。”

然后便挂了电话。

“喂?喂!”方淑红对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气的脸都绿了。

但祝成蹊用的是公用电话,她拨回去也没用,只能气呼呼地把电话拨给了祝明安,让祝明安在首都那边盯着点祝成蹊,别让她乱来。

现在做生意的都是什么人?

都是些口碑不好的,不少人看了都嫌弃,她一个大学生竟然要去做生意,也太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