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子, 将亲眼见证时代的风帆裹挟着巨浪滚滚而来,也同样会乘着这股浪潮,攀向更高更远的山峰。

不过,此时此刻的她还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最普通的一份子而已。

祝成蹊刚一到首都,早早等着的周杭生和程玉颜就过来接她了。

再加上祝明安和沈从越,他们一行先送祝成蹊去报道。

冬日里的首都还处在一片萧瑟之中,呼啸的北风能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来,但街道上的行人却不少,祝成蹊甚至偶尔还能看见一两个偷偷摸摸卖东西的。

程玉颜就主动给她介绍说:“自从数字集团被粉碎清算后,以前那些耀武扬威的小兵都缩起了脖子,普通人的胆子大了很多,从去年开始,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偷摸卖东西的,后来见没有人管,出来摆摊的就越来越多了,只不过现在天冷,所以人少一点,等再暖和些,人就更多了。”

祝成蹊以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机会这么认真地观察首都,如今细看下来,古朴的北京城带着一股她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厚重与沉淀,倒是与记忆里后世那个分外发达的首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大气与厚重让她格外的喜欢。

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此刻的首都必然要再将来被另一种更发达的模式所取代,祝成蹊决定将来多拍拍照,留下一份纪念。

闲话间,到了中国人民大学。

眼下刚刚恢复高考,大学里一切百废待兴,所有的一切都是仓促间组织起来的,不管是学习条件还是住宿条件都称不上一句好。

在经历的一番颇费周折的报道后,祝成蹊找到了分配到的寝室。

316室。

一共8个上下铺,也就是16人寝室。

祝成蹊以前读大学的时候住的最差的也是6人寝,但那也是上床下桌的结构,并且宿舍也足够大,并不像眼前这个还没有她以前6人寝大的宿舍要挤下16个人。

最关键的是这时候的上下铺并不是后世那种稳固不会晃的,现在的上下铺虽然也有钢体结构,但是用手轻轻一摇就会晃荡。

祝成蹊虽然胆子大,但是却不敢睡这样的上铺。

可下铺她也不喜欢,因为会有人坐,会掉灰……

可如今管理严格,并不允许学生办理走读,祝成蹊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选了个靠窗的下铺。

并不需要她动手,周杭生他们几个就主动帮她把床铺以及其他相关的收拾了。

她闲着没事儿,就和宿舍里其他几个同样在收拾行李的室友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

这年月能读书的女孩子还是少的,能考上大学,且考上好大学的就更少了。

浅浅交流一番,比祝成蹊先来的三位室友中有两位是学中文的,一位是学历史的,而她则是相对报考人数更少的民俗专业,想来余下的十二位室友肯定不会集中在某一个专业。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和她一个专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