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草编弄出来的事情不同, 这一回,附近几个公社的听说迎胜村要招一批年轻的男女当工人时,立马都舔着脸过来找林川和周立新拉关系,表示大家都是邻居, 冤家宜解不宜结之类的, 让他们别总是紧着自己人, 也帮忙照顾照顾他们这些兄弟单位。
林川忙的连轴转, 重心主要还在山上的基地,哪有功夫和这些人扯这些,便直接将他们打发给了周立新。
周立新还记着去年的事儿, 可是出了好大一口气,叫他们陪的脸都笑裂了才不情不愿地点头。
也有人来找祝成蹊的, 因为知道这些事都是她盘起来的,她说话算。
不过祝成蹊没有参与这些前期的扯皮。
但是老知青们也因此找上了她。
因为去年考试当老师的时候, 大部分新知青都通过了,现在都在学校教书,算是勉强脱离了繁重的劳动。
但老知青只有孟昭昭和方芳考上,余下的还要和往常一样种田。
现如今地里开化,正是要春耕的时候,虽然村里多了两台拖拉机,但也因此开了不少荒地,再加上草编厂和蚕丝扇子的事儿以及学校的开办都占了不少劳动力,所以村里面的活不仅没轻,反而比以往还要重了点。
村里面的人倒没什么,反正他们也都习惯了干活,且干的越多,赚的也越多,心里开心着呢。
可老知青们连之前的工作强度都受不了,更别说眼下了。
他们又害怕村里面怕他们这些知青占名额,不收他们,就一脸忐忑地找上祝成蹊,希望她帮帮忙说说话。
祝成蹊对这些老知青的观感一般,但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让他们过去试工,但是不保证一定会录用。
等到周立新那儿把人选定的差不多后,祝成蹊又和他一起见了见这些人。
除了说些接下来具体要做的事外,她也当着所有人的面提醒他们目前只是试工,不一定全部录用,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别以为进来了就真的能留下,然后就开始偷懒不好好干,只想混日子或者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儿。
村里面的人都知道草编厂的规矩很严格,所以对此并没什么异议,但新来的大部分都是其他地方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有些话必须说在前头,免得后面出事又要扯皮。
之后,就是周立新负责安排这些人,并给他们进行前期的培训。
一下子招了这么多人,村里面又没有多余的房子安排,只能暂时先把他们安排在社员的家里面暂住,同时又把刚停下来没多久的砖窑烧了起来。
烧砖也需要不少壮劳力,导致村里面可用的劳动力再一次减少了不少,把周立新愁的饭都吃不下了。
还是林川安排了一部分山上基地的子弟兵过来帮了几天忙,才让周立新得以喘口气。
在这份忙碌中,周杭生也带着小营山的蚕茧和工人过来了。
而周雨晴几个支援他们的东西也在加急的情况下前后脚到了。
熟悉的流程走一遍,村里面便开始了蚕丝扇子的制作。
周杭生和祝成蹊一起盯了好几天,见大体没什么问题后,便又单独嘱咐了下小营山的人好好学手艺,别惹事儿后,就和祝成蹊提出了回去。
“我现在是队长,村里的生产也不能就这么放下,我必须得回去盯着,蚕丝扇子的事就只能先辛苦你了。”
祝成蹊表示理解,让他尽快回去,不用担心蚕丝扇的事儿。
周杭生又道:“我已经嘱咐过小营山的人了,不过他们要是工作方面不认真,或者惹了别的事儿,你也别客气,该撵撵,该说说,也要给我打电话,我会立刻处理。”
祝成蹊再次点头,“这可是我的地盘,所以你放心吧,我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