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成蹊郑重的建议成功让叶知意的脸色再次黑了一个度,心里气的要死,可面上却还不得不陪着笑。
“我……”她张嘴,又要解释,可其他人的注意力却被忽然按着脑袋揉了揉的祝成蹊吸引,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说的话。
就连知青办的同志们也都紧张地盯着祝成蹊。
“你怎么了?是头疼吗?”知青办的女同志,也就是胡玉兰一脸担忧。
祝成蹊乖软地笑着摇摇头“不是,就是头有点晕,可能是坐火车的时间太久了吧,总感觉身上也在晃。”
“坐久了火车是会这样。”胡玉兰松了口气,但盯着祝成蹊苍白的脸色和单薄的身体,还是没忍住确认了一遍,“不过你真的没事吗?你不用忍着,有事儿一定要说,也不用担心会有人会说你走后门。”
说着,她还神情严厉地瞪了叶知意他们一眼。
“我明白,我也很清楚我的身体状况,不然我也不会主动报名下乡了。”
“主动”两个字被祝成蹊咬的格外重了点。
“你主动报名下乡的?”胡玉兰他们果然好奇。
祝成蹊在一众不解的眼神中重新捧起语录书,夯实自己刚立了一半的人设,“因为我想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的身体不好,即便留在城市也不一定有工作的机会,做不了什么贡献,但农村就不一样了,领导人说农村天地大有作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因为农村比城市更需要我们这些读过书的年轻人,所以我才要下乡,因为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来身体力行地为祖国的发展和强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祝成蹊眼神虔诚而坚定,完全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被洗脑的样子。
啊……这……
本来很期待答案的众人齐刷刷无语,好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连知青办的几位同志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心里一致想着怪不得她从一开始说话就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动不动就扯一堆大道理呢!
说真的,除了最开始那两年,后面来的知青哪个不是如丧考妣,甚至就连最初那两年来的知青现在也天天念叨着回城呢。
像祝成蹊这样的明明病怏怏的不用下乡却偏生主动报名下乡,并且还想要在乡下有所作为的,他们真的是第一次见。
但是也没有人敢反驳她,毕竟她说的那些还真是当下的大道理。
知青办的几位同志还不得不捧着她说:“不错,小祝同志的思想觉悟很高嘛,你们这些其他的年轻人也应该好好向她学习,以小祝同志为榜样,发挥你们的特长,好好帮助我们的老乡建设农村这个大家庭。”
一堆知青被说的脸色发白,只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又不是六八年那会儿了,现在的他们都知道了所谓的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不过就是去农村种地。
还发挥他们的特长,种地需要什么特长?
还建设,有什么好建设的?
可他们又不能这样说,只能尴尬地笑笑。
知青办的同志们也没觉得众人敷衍的态度有什么不对,毕竟这些年他们也没见过有哪个知青真在农村做出什么贡献。
他们甚至只期待这些知青在乡下不要闹事就好了。
“知道了就好。”他们也随口敷衍了句,干脆利落地转移了话题,“我们还要等最后一趟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小时,你们先各自再歇息会儿吧。”
“你也休息会儿吧,我看你脸色还是不好。”胡玉兰也劝了祝成蹊一句。
祝成蹊没再继续搞事情,而是摩挲着手中的语录书乖巧点头,“好,我再看会儿书。”
胡玉兰张张嘴,又下意识看了下身边的同事,和他们大眼瞪小眼两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