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要怎么才能把丝绸或者说柞蚕丝的利益最大化。
周杭生想了下说:“国外的情况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更注重美感、享受,所以咱们国家的丝绸、瓷器、刺绣、屏风、摆件等等这些漂亮又考究的东西才能不停地出口创汇,你如果想要丝绸的利益最大化,就只能努力制作出更贴近他们的审美的东西,但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国家现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出口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年,有当下最先进的机械,最熟练的工人,最快的生产速度,而且他们也一直在积极创新开发新的丝绸制品,但我们这里的一切都还很原始,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他们。想要出口创汇,就只能单纯卖丝绸,再经由商业部门下辖的商业公司把收上来的丝绸卖给外商,而其他丝绸产品恐怕很难卖出去,除非你能像草编那样把手中的丝绸制品单独找到买家。”
祝成蹊明白周杭生的意思,所以她从一开始想做的就不是丝绸,而是绒花。
只是这玩意儿她只在电视里看过,知道制作工艺相当的复杂和考究,甚至差一点失传断代,尤其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
所以她现在一要找到这种手艺人,并且最好越多越好,二就需要安排更多的人学习学会学透,最后才是想办法卖出去。
祝成蹊盯上的是广交会这个路子。
但是他们这种村办的小集体根本就没有机会出现在广交会这种大场面。
祝明萍以前倒是去参加过,但是她快要生产了,今年的春季广交会开始的时候估计正是她生产以及坐月子的时候,祝成蹊根本不可能通过她过去。
祝成蹊原本没想着今天能见到周杭生并说这些,但既然话赶话说到这儿了,那她也没必要扭捏。
她看着周杭生,直接问道:“你有办法去广交会吗?”
“你想在广交会找合作商?”周杭生略诧异,“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是我们的体量太小了,连最初期的审核都不可能通过。”
祝成蹊摇头,“我知道,我也没想现在就带着产品过去,我只是想先去见见世面,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什么,但我大姐今年应该去不了,我只能先问问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