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叫祝成蹊更开心的是祝明萍告诉她姬玛那边有意下一笔大的订单,并且帽子和包的数目都高达十万个,鞋稍微少一点,只有三万的量。
而精编的和桦皮画则分别要一百个。
祝明萍说:“虽然她说要求的是明年五月份交货,这个五月是阳历五月份,算起来也就半年时间了,但我觉得你们不一定能供的了这么的的量,所以还没有答应,只说要先和你们联系问问看。”
祝明萍皱着眉问道:“这么大的量,你们能吃下吗?”
祝成蹊也属实被祝明萍带过来的消息震惊了一下。
但是想想那边的市场以及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这些并不算多。
祝成蹊飞快地在心里算了笔账。
普通的草编包,一个熟手一天能出两三个没问题,帽子就更容易了,再更大范围地扩招一下员工,以及联系周边公社一起发动,甚至整个县城,倒也不是做不来。
更何况这段时间正是东北猫冬的时候,闲的人很多,完全可以把一些琐碎的活接过去,全心全意让其他人做工。
但是精编和桦皮画她真的没办法保证。
祝成蹊就说:“我得和书记还有大队长他们说一下这件事,看他们的决定,但我觉得他们肯定是愿意点头的,所以姐,你先和姬玛那边谈谈,让我们分批交货。”
祝成蹊就打了电话回去。
得到的结果和她猜测的没多大意外。
祝明萍这边也和姬玛那边沟通过几回,最终决定明年开春,也就是农历三月份的时候先交百分之七十,剩下的必须在农历六月份之前交齐。
至于精编的和桦皮画,则只谈了二十个。
当然这个数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最低的量。
两边也说好了,要是有多的,那到时候再重新拟订单合同。
正好祝明东的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查沈从越身世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这份订单,所以祝成蹊就提出来自己该走了。
方淑红还是一如既往的舍不得,但也知道拦不住,只好叫她小心点。
尤其想着东北那边已经冷了,之后祝成蹊恐怕也没办法回来,更是念念叨叨的让她在乡下的时候一定要记着保暖。
祝成蹊点头,也没忘记和他们说:“你们要是查到了一些消息也记得写信告诉我,我直觉还挺准的,肯定能帮上忙。”
然后,她就上了火车,再一次去了北京转车。
也依旧去看了下祝明安。
祝明安还不清楚家里面发生的事情,祝成蹊就一一口述了一番,也叫祝明安惊讶的好久都没反应过来。
他之前也听祝成蹊念叨过对祝明东身世的怀疑,原本也和方淑红他们一样觉得这或许是祝成蹊年纪小加上讨厌祝明东才生出来的念头,没想到直接变成了事实。
好一会儿后,祝明安才一脸担忧地问道:“那爸妈他们没事儿吧?”
祝成蹊摇摇头,又说了下方淑红他们的情况,让他安心。
因为要赶时间,这事儿说完了后祝成蹊也没说别的家常,而是直接问祝明安:“大哥,你给我组装的那个收音机能接收电报信号吗?”
祝明安皱了下眉,“你怎么又打听这种事儿?”
祝成蹊不回答,继续追问道:“到底能不能?”
祝明安说:“……特殊情况下,确实有这个可能,你……是不是遇上什么事儿了?”
祝成蹊不太想把这些事和家里人说,不然又要解释很多,就道:“也没有,就是之前听广播的时候搜到一些滴滴答答的信号声,但又不像是没台的那种滋啦的声音,就问一下。”
“我其实也不太确定那到底是什么信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