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折上罗靖成所书:“臣罗靖成,远在北境遥祝皇上新岁吉祥……不知大皇子安否?淑妃安否?臣远征在外,唯牵挂外甥与小妹……谨奉表称贺以闻。”
一封贺年折,三句不离大皇子,两句便询问淑妃,萧夺眉毛微微一挑:“他倒是有心。”
康公公小心觑着他的脸色,陪笑道:“罗大将军与淑妃娘娘一母同胞,如今罗大将军远征在外,兄妹甥舅数月不得见,自然挂心。”
萧夺不置可否。
初一举办国宴,又称“元会宴”,皇上在太和殿宴请王公大臣,康公公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忙瞅了一眼外头的天色,猫着腰道:“皇上,前头估计快开宴了。”
萧夺手中折子一合,将其放到一侧便利落起身往外走去,摆驾太和殿。
国宴是严肃场合,不比除夕家宴,因此几位小皇子和小公主不能出席,众嫔妃也是只身赴宴。
王公大臣及家眷都就了位,皇上和慈安太后还没到,徐玉宁身为众嫔妃之首便临时充了大头,笑着和底下嫔妃,以及几位亲王的家眷说话,也算是预热一下场子。
罗靖成出征在外,今日罗府来参加宫宴的是罗老夫人,淑妃坐在徐玉宁对面的席位,正与罗老夫人说话。
不多时,外头通传:“皇上驾到,慈安太后驾到!”
众人闻言皆不约而同敛起玩笑神色,纷纷起身行礼,一时呼声震天。
萧夺虚扶着慈安太后走至上首坐下,才笑着抬手:“平身!”
“谢皇上,谢慈安太后!”
皇上与慈安太后一到,中和韶乐奏响,宫女端着美酒佳肴入内,开宴了。
众人举杯向皇上和慈安太后敬酒,高呼:“恭祝皇上、慈安太后圣体安康,恭祝我朝国运昌盛!”
皇上举杯回应。
不多时,康公公突然离开金龙大宴桌,领着两个小太监端了两碟菜肴去了罗老夫人那桌。
这是皇上赐菜,罗老夫人受宠若惊,忙起身谢恩。
殿内众人见状,眼神不停交汇着。
酒过半酣,风寒初愈的慈安太后不胜酒力,先行离席,众人起身恭送,她笑着摆摆手:“不必管哀家,大过年的,你们与皇帝尽兴!”
众人应:“诺”。
等慈安太后一走,众人复又坐下欣赏歌舞,开始接耳交谈起来。
徐玉宁大着肚子,也略感乏力,寻思着再陪坐片刻,便也寻个由头离席。
一面想着,一面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萧夺,却见他指尖捏着酒杯,眼神似有些迷离,估计酒意上头了。
徐玉宁摇了摇头,正打算让身边的小福子去跟康公公说一声,让康公公劝着点皇上,这时殿内突然“呈,呈”响起两声铿锵的筝鸣!
萧夺坐在龙椅上突然“嗯?”的一声,眯了眯眸子。
徐玉宁抬头朝底下看去,却见大殿内换了一批舞姬,她们持剑入内,跳起了剑舞!
太和殿内,皇上面前,不得现兵器,所以舞姬们手中的剑,只是普通的木剑,但与那些柔弱入骨的舞蹈不同,这剑舞透着一股飒爽之意,当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众人不禁眼前一亮,底下几个武将更是看得痴迷,忍不住抚掌:“好!”
喝彩声,抚掌声,一时此起彼伏。
徐玉宁也被这剑舞吸引,正沉醉于此时,耳边忽传来一声高喝:“青州大捷,真是大快人心!罗大将军居功至伟,依我看,封王也不为过!”
耳边古筝之声铿锵有力,这声高喝更是中气十足,雄浑有力,想不吸引人注意都难。
青州告捷,军功上报,因着过年封印,皇上没有临朝,封赏一事便暂时压了下来,但朝中大臣莫不在暗中揣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