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工作时间,舒任还是第一次接触到疑似涉及电诈的人物,说“疑似”是为了严谨,毕竟他现在对于对方的身份还没有清晰的研判,更多是基于常识的推理,不排除有错误的可能。
但根据奥卡姆剃刀理论,当他想不出其他可能,或许下意识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备忘录上的光标还在一跳一跳地闪,但在此刻舒任眼中,它背后藏着另一双眼睛,在他打字的间隙里,对方就透过这小小的方寸天地,窥探着他的每一个动作,他思索片刻,在下方敲上几个字。
【你又是谁】
【这是我的手机!】
舒任眼睛眯了眯,饶有兴致地坐直了身体,僵硬的关节发出咔咔的闷响,他毫不在意,目光紧紧地锁在了短短的回复文字上。
这句话给人的第一印象,对方似乎年纪不大,当然也不排除是成年人很久没接触过社会或者是在封闭的社交环境里长期浸润的那种类型。
为了确定这一点,舒任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上面添加留言。
审讯……不,问询也是有技巧的,任何人面对陌生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防备,而他要做的仅仅是采取一些简单的小技巧,在不踩到对方警戒线的同时,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很快,他得到了答案。
“宣城六中,林语禾……”闪着蓝光的屏幕上映出舒任疑惑不定的目光,他确认自己身边没有任何人叫这个名字,但乍然听见,却又有一种熟悉感,就好像他曾经在哪里听过。
难道是他爸?
毕竟老舒以前就是六中的老师,要不是出了那档子事,他估计根本不会从一线上退下来,舒任想着,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而是将视线放在了电脑上。
算了,宣城六中那么多人,他爸估计也不知道这人是谁,还不如问某度来得快,舒任按了一下鼠标,笔记本嗡嗡地响了起来,windows系统自带的浏览器迟缓但正常地运行起来,键入“林语禾”三个字之后,很快引擎首页给出了搜索结果。
舒任倏然睁大了双眼。
手机放在一边,备忘录里的光标正在不断移动,又回退,似乎是屏幕另一头的那个人在犹豫地输入又删除,舒任深深吸了口气,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卷宗不看,笔记不做,竟然花时间在这么幼稚的事情上。
舒任抿唇看向电脑屏幕,上面正显示着无数条结果,都是十年前的老新闻。
【本报讯 9月17日上午,宣城六中礼堂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多人受伤,数十人死亡,事故调查正在进行中】
【据《宣城晚报》,9月17日宣城六中发生建筑坍塌事故,多人当场死亡】
【突发:宣城六中意外事故,数名学生死亡,警方呼吁不传谣不造谣,等待调查结果】
【悼念宣城六中9·17礼堂坍塌事故中遇难的孩子们,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
画面中,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的图片下方,“林语禾”三个字赫然在列,坍塌事故的受害者之一,早在十年前,宣城六中这个叫做林语禾的人就已经不在人世。
这个世界上没有鬼神,也没有超自然现象,唯一的解释是,对方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竟然编造出一个死者的身份来欺骗他。
只是这骗子恐怕没想到,他就是宣城人,而且对六中很熟,对这场事故更不陌生,舒任看着“高一(4)班”有些出神,4班,就是曾经老舒带的那个班。
舒任也不想惯着对方,干脆将当年的新闻编辑进备忘录里,随后将“啪”一下,将手机的光亮熄灭,不再关注对方会回复什么……一个骗子,能回复什么都不重要。
只不过那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