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一回,她身边除了沈小梅,还多了只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梁九善。
“凌姐,你是在城北小学、中学读的书吧?这条路以前你肯定经常走,有没有同学和你一起?”
“唉,这条路坑坑洼洼的真不好走,旁边那条臭水沟可真臭!”
“凌姐,你以前肯定吃了不少苦。没事,等我以后当了警察,我来罩着你。”
姜凌被他的话弄得哭笑不得。
梁九善这个小弟真的很呱噪,但姜凌并不讨厌他。
虽然活过一世的她内心已然强大,不需要这样的安慰,但听到有人说要“罩”着自己,还是有些小温暖的。
沈小梅一直在默默听着梁九善的话。
身边有个人不停地说着话,声音清朗,透着蓬勃朝气,这让恐惧陌生环境的沈小梅心安一些。
来到福利院,大门铁栅栏旁边挂着的木牌子已经掉了漆,头发花白的姜院长和当年教过姜凌读书识字的黄老师站在大门口,笑眯眯地看着走过来的三个人。
姜凌并不觉得回福利院是件多么快乐的事。
被抛弃的痛、被忽视的苦、被保育员冷漠对待的伤,日积月累地攒在她心底,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心想要逃避,想要离开这里。
但是,她也有必须回来的理由。
眼前这两个人,就是姜凌重新回到福利院的理由。
李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丈夫、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之后,她主动来到福利院当义工,教小朋友们读书认字。是她发现了姜凌的学习天赋,坚持送她读书,并鼓励她读高中、考大学。
姜院长也是姜凌的贵人。
她平时很忙,福利院有八十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发也要管,五个保育员的工资支出她要管,孩子们打打闹闹争资源她要管,善心家庭前来领养也要她管,她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实在是没有办法顾及。
但姜院长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
只要是能读书、愿意读书的孩子,她都会送去北城小学、北城中学读书。至于大学,她会帮助孩子们申请贫困补助、助学贷款。
警校免学费,发饭菜票,定期发衣服鞋袜,基本用不了什么钱。但女孩子免不了有些卫生用品支出,幸好有贫困补助,姜凌才能安心读书。
如果没有姜院长、李老师的托举,姜凌不可能成为一名警察。
忆及往事,姜凌快步上前:“姜院长,李老师,你们怎么等在门口?外面风大,冷。”
姜院长看着走近的姜凌,眼里满是欣慰:“小凌,你长大了。”
李老师满面笑容:“真的,长高了,也长胖了些。”因为失去独子,李老师一度差点寻死,若不是来到这家福利院,她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与勇气。在福利院的这些年,她是真心把孩子们当亲生的对待。
姜凌将沈小梅推到姜院长面前:“就是这个孩子。”
姜院长摸了摸沈小梅的头顶,温和地说:“就在我们这里住下吧。虽然条件不太好,但也是一个温暖稳定的家。”
沈小梅很紧张。
透过铁门栅栏,她看到宽敞的院子、一栋两层青砖楼房,一栋平房。院子里树着一杆国旗,还开辟了菜地,菜地里种着萝卜和白菜。
这就是她将来的家?
这么大,这么漂亮,这么好!
沈小梅结结巴巴地问:“我,我在这里能吃饱饭吗?”
姜院长笑了:“不一定顿顿有肉,但能吃饱。”
沈小梅哪里敢要求顿顿有肉?谢家燕说就得饿得骨瘦如柴,才能讨到钱,所以她根本吃不饱。每天晚上胃里饿得烧心,难受得想吐,却又什么也吐不出来,这种感觉她真是怕了。